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想增加正能量,請在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

你有交往過一種人嗎?每次吵架,他就像變身了一樣,各種難聽話都從他嘴中爬了出來,就像可怕的惡魔,一再地貶低你、打壓你。

甚至沒有吵架,你也不知道他怎麼了,莫名其妙就口吐惡言。

他將你說得一無是處,讓你覺得自己很差勁,當你反問他,「那你為何要跟我在一起?」時,他卻沉默了,隨後又說自己眼瞎之類的。

你想不懂,如果你那麼爛,他為何還要你?他為何不走就好?每回吵一吵又回頭找你,想當作沒那回事發生過一樣。

但當下你已經心碎一地,拼不回來,覺得非常痛苦,不知如何看待他才好?

若你有這種體驗,很有可能是遇到不安全依戀型的伴侶,本文就大部分情形討論,不排除有少部分人只是心地很壞,喜歡傷害別人而已。

請依個別遭遇和情形判斷,若對方只是壞心眼,那就別再來往了!

 

口不擇言的不安全依戀

在依戀理論中,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形,若想進一步了解依戀理論,請看文末延伸閱讀。

他們因童年父母的疏忽或錯誤教育方式,導致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在關係中總是惶惶不安,深怕對方會離開自己。

在不安的趨使下,焦慮型會變得很黏人,迴避型則喜歡故作冷漠,其實兩種類型心中的渴望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希望被愛、被理解、被接納。

一旦這個情感需求不被滿足時,就會觸發依戀機制,最後演變成情緒化地暴怒,各種難聽刻薄話都脫口而出,你哪裡痛他就戳哪裡。

他們自己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就是不可扼止地想要用言語攻擊你,等到清醒後才又後悔,所以有了文章開頭的莫名情境,其實放在依戀理論中,是可以被理解的反應。

只是不能體諒他們內心匱乏的人,真的很難接受這些惡毒的言語尤其自己也是不安全型依戀的人,更加受不了!很多關係中的問題,就是這樣爆發的。

下面,我們就會觸發焦慮型和迴避型依戀機制的行為分開討論。

 

什麼行為會觸發焦慮型依戀機制?

焦慮型非常渴望得到全心全意的愛,對他們而言,願意陪他、肯定他、對他溫柔,為他做很多的事,就是愛的表現,然而這些動作只要想做都能做到,不需要很愛他們也能裝出來,畢竟都不難。

也就是俗稱的「廉價付出」,對於失業的人來說,花一整晚的時間陪妳聊天也沒差,反正他也很閒,但在焦慮型眼中就會很感動。

焦慮型很常忽略對方的條件,只要對方能給他們這些東西,他們就會愛了,所以常看到焦慮型女生愛上貧窮的男友或欺騙她們的人等等。

由此可知,焦慮型是多麼需要這些溫情的對待,一旦在關係中他們得不到,就會開始越來越不安,但他們的人生經驗告訴他,如果要求太多,對方又會嫌他。

所以他們會選擇忍耐,有的人則是無所顧忌地一直抱怨,等到達了不滿足的峰值後,就會爆發!

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怒罵責怪,他們會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一直挑你的缺點錯處說,怎樣難聽怎樣說。

許多父母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放在男女關係中,這樣的行為一樣很有破壞性,若兩個焦慮型配在一起,場面就會非常火爆。

你常聽到鄰居大聲吵架,多是這種組合,迴避型會逃走不理你,但內心受創。安全型會跟你講理,也不會把負面評價往心中去。

 

什麼行為會觸發迴避型依戀機制?

迴避型依戀的觸發點和焦慮型剛好相反,畢竟他們追求的關係本就天差地別,迴避型追求有安全距離的親密關係,不會太黏又信任他、理解他的關係是最好的。

但若遇上了需求極強的焦慮型,時時刻刻都想黏著他,給出一堆要求,還想控制他的各種習慣行程,不斷地表達愛。

焦慮型在表達愛時,自己覺得很夢幻、很浪漫,但聽在迴避型耳中,只覺得很可怕!好恐怖!別再說了!

焦慮型想要天天見面、訊息秒回,和他親密無間,更是迴避型做不到的!

等到他忍到不行時,就會出現跟焦慮型一樣的行為,不斷地嘲諷怒罵你,甚至說出他根本不喜歡你,你長得那麼難看或是我只是利用你這樣很傷人的話。

這只是白櫻舉例,每個人會說出的話都不一定,但傷人是確定的。

他的目的就在於把你推開,只要他冷酷地說出這些很糟的話,你就一定會走了!他就清靜了。

他得到了安全距離,但卻失去了你,當迴避型失去所愛時,反而會開始想起對方的好,忘了他的不好,於是又想復合。

 

白櫻結語

若看不透這重覆發生的循環原因為何,就只能一再陷入反反覆覆的爭吵中,當你理解了原因為何,就能從上帝視角看待彼此的關係。

你會理解到,原來我給的愛不夠,焦慮型才會那樣罵我,他並非出自真心,我只要改變和他相處的方式即可。

對於迴避型,你也會理解,只是因為你靠得太近了,他說的都是違心的話,根本不用在意。

對於焦慮和迴避自己而言,當他們沒接觸過依戀理論時,只會一直責怪自己個性太差,為何要說出那樣的話?

伴侶給他們的評價也是「又發作了!」,他們會覺得不被諒解很失望,但一方面又出口傷人,本就不該,只是覺得很煩惱,「我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就是依戀機制被激活,如此而言,和對方溝通不會激活你機制的相處方式,或是改變自己,朝安全型邁進,才是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

依戀(依附)理論簡介及文章索引: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成因、判斷標準及相處方式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下方粉絲頁,也可在臉書搜尋「白櫻」就能找到我。想看更多白櫻文章,可多點讚白櫻團隊下粉絲頁,並多留言按讚,即可提高收看機率。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