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pexels,僅為示意)

高雄一對夫妻因噪音問題,不幸被63歲鄰居所害,噪音問題是住在集合式住宅的人很容易遇到的困擾。

眾人看了這新聞,被吵的人認為本不該製造噪音,常被嫌吵的人則認為對方太敏感。

究竟這個事件的真實情況如何,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問題?一起來看看羅姓夫妻的親友怎麼說。

 

親友說明狀況

丈夫的妹妹曾在Dcard po文為兄嫂抱屈,她表示嫂嫂已經跟樓下解釋過好多次,跟他說嫌吵時家中根本沒人。

平日裡白天孩子都去上學,兄嫂上班,家中根本無人,但樓下仍說很吵。

大半夜孩子都睡了,樓下仍說吵。

她表示兄嫂都是很溫柔的人,努力對世界溫柔,質問為何得到這樣的回報?

「我兄嫂這輩子沒有做錯什麼事,結果卻是這樣。」

丈夫的同學也幫腔表示,每回去他們家,他們不僅提醒孩子減少噪音,甚至還將整個家裡都裝上了吸音的地墊和地毯,且是全舖。

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和鄰居保持和平關係。

表妹也在《Dcard》論壇上發文表示姊姊和姊夫都是很溫柔善良的人,是會為人著想很貼心的人。

她無論遇到什麼事,想去什麼地方,姊姊都會陪他,非常溫柔且理性,她用理性二字形容姊姊,可以看出這位太太應該是情緒很平穩的人。

姊姊常會問她需要什麼,給她想法去解決問題。

而且姊姊想考社工師,她認為姊姊的特質非常適合,她也感謝阿姨(姊姊的媽媽)一家都對她們家非常好。

「他們一家人都是溫柔善良的人,2個小朋友當然也是像到家人,真的是任何一個親戚都可以證實」

表妹表示希望不要被帶風向帶到噪音這一方,也不是精神有問題就可以這麼做。

最後,她語重心長地說:

「在大家住好久的社區裡,你每天信任的社區和鄰居,在你沒有防備心的情況下,會發生這種事,整個社會都要正視這個問題」

夫妻的同學也留言表示男方個性木納,女方則十分溫柔,大學時主動借他靴子,解決當時的穿搭困擾。

「女生說話輕輕柔柔 很照顧朋友…我相信他們絕對是客氣且想解決問題的,以他們的個性一定是這樣的啊…。」

據媒體報導,管委會也居中長期調解,一直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也十分後悔開門讓阿伯進家中,或許孩子一生都無法原諒自己,但這真的不是孩子的錯,誰能想得到呢?

孩子也只是表達親善而已,希望孩子能早日走出陰影,發生這樣的事,誰也不願意。

 

白櫻結語

這個事件給了我們很多提醒,若發現和你有衝突的人,有情緒過激的情況,我們一定要立刻保護自己,勿因小失大,儘快遠離對方。

當然我也不是在指責這對夫妻,或是事後諸葛,誰也想不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只是看了新聞也要學到經驗,未來多多保護自己和身邊人,發生這樣的事,真的是太遺憾了。

我有個朋友沒事看到路人行為違反規定就會去嗆對方,我在看了這個新聞後也提醒他以後萬不可如此,你真的不知道對方的心理狀況,要多保護自己。

另一個朋友也遇到很類似的情形,他是被吵的那方,有次他說一上樓找對方理論,對方馬上暴怒,表現出十分激動的情緒。

我聽了馬上勸他別再糾纏此事,都抱怨了那麼多年也未改善,何必再說?

他回我只要有上去抱怨,就會安靜一陣子,所以他覺得有用。

我又勸他對方反應如此過激,誰知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來?不要讓自己吃虧。

後來他覺得有理便忍下,不再反應,也就相安無事至今,畢竟說了也無用。

我相信新聞中這對夫妻是很好的人,覺得被吵的那方應該是十分敏感,再加上原本精神狀態就不穩定,聽不進他人的解釋,這是我的個人想法。

否則有理性的人,確認對方真的不在家,應該就會相信噪音的來源並非他們。

一味地怪罪後者也無意義,我們要正視的是有些人的聽覺真的特別敏感,實在不適合住在大樓,很容易就會被他人影響。

別人可能只是正常生活,就會讓他覺得十分吵雜,不敏感的人沒有特別厲害,只是天生聽覺較弱,敏感的人也沒錯,但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環境。

有本高敏感的書,作者知道自己高敏感,就選擇住在更安靜的郊區,因他是連街上的聲音都會介意。

當你覺得樓上很吵時,也要意識到可能是自己比他人敏感,對方不一定是故意的(當然也有習慣真的很差、很粗魯的人)。

我也相信夫妻已經盡力為鄰居設想,否則不會舖那麼多墊子,新聞說兩方曾起爭執,應也是忍無可忍。

長期被無端抱怨,自己已經盡力調整了,難免也會不開心。

這真的提醒了我們,如果和你不合的人,看起來不太正常,就要趕緊遠離,保護自己,他們被刺激到時,自己也無法控制。

許多女孩就是因為被男友害了,不要把情況想得太樂觀。

回想起我朋友的事,深深覺得我給他的建議是對的,如果他照之前的態度,不斷向對方抗議,後果不堪設想。

有時候無關對錯,而是遇到發狂的人,你只能繞開他。

比如說你走在路上,突然有個人跑過來無端罵你,你要跟他爭辯自己沒錯,還是趕快離開呢?當然是離開了!

延伸閱讀:

忍無可忍!「樓上鄰居太吵」時該怎麼辦?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