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每個人心中期望的家,是一個充滿溫暖的避難所。
但有些長輩卻會為你帶來風雨和磨難,不懂愛的他們,有著各種令人壓迫的行為,給晚輩的人生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整個家族吵吵鬧鬧,爭鬥不休,人人都只想著自己,家不像家,裡面已經沒有愛了。
這樣的長輩,通常有以下3種性格:
1、控制欲太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與習慣,但總有些長者認為自己擁有豐富的「人生智慧」,因此喜歡對家中的事務指指點點。
這些長者對子女的生活干涉過深,生幾個、房子買在哪、媳婦做什麼工作都要管,對於兒女家中的私事愛發表意見,對子女的抉擇總持有反對立場。
他們以為自己的經驗足以支持他們的建言與決策,這樣過度「關照」的行為,常讓家人難以擁有私人空間與決定權。
對年輕一輩而言,這樣的干涉讓他們感到窒礙難行,進而引起關係緊張。
若意見給得對就很得意,若給錯意見就不認帳。
從小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總是被否定和控制,也會讓晚輩變得軟弱又依賴,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未來難成大事。
後來也找到個愛控制自己的伴侶,一直過著無法做自己的生活。
2、自私自利
這樣的長輩從年輕時就只在乎自己,照顧嬰兒時以自己的便利為主,餵完食物就覺得責任盡了,不想再付出更多關心和照顧。
嬰兒常在哭泣無人理會,久而久之,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永久影響。
長大後他們不是很愛黏著別人,就是把親近的人都推開,容易有親密關係問題,所以這個家族離婚的人會很多。
自私的長輩連子女都會算計,比如說子女跟自己的公司有生意上的往來,竟連自己的孩子都要騙、要貪,令人心寒。
在步入老年階段時,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將家人的關心與奉獻視為當然,從不回饋給予關愛與支援。
他們視家人為可以利用的工具,在需要時用力索取,對方需要他時,他視而不見。
這種一味索取而不給予的態度,讓其他家庭成員感受到被利用和不被關愛,從而使得家庭關係逐漸疏遠。
子女或多或少在關係中也有自私傾向,只顧自己關心,不管配偶有多辛苦,無意間也學會了爸媽的人生態度。
若在工作上也如此自私,很難成就大事,對顧客只知算計,不管對方利益也難取得信任,人生路走得歪七扭八。
3、付出感很重
「孝順」是華人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美德,然而在有些家庭裡,這種孝道的要求被過度放大與扭曲。
一些長者以自己的年紀、健康狀況或過往的付出為藉口,要求子女為他們服務或服從他們的意願。
他們常用「我對你有多少付出」、「你這是不孝」等言辭施壓,逼迫子女完成他們的要求。
這種強迫的孝道,讓子女感到壓力山大與恐懼,嚴重影響了雙方的關係。
因為曾經養大過對方,對方就該讓自己予取予求,否則就是不孝。
因為沒有愛,才有那麼重的付出感,否則為了心愛的人付出,是自然而然的事,並沒有誰欠誰的說法。
在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也會受到長輩的影響,在婚姻中習慣性為家人付出,並且感到委屈,常向眾人抱怨和索取,成為大家反感的家庭成員。
媽媽會一直抱怨指責大家都不幫她,說她為了孩子才不離婚,早知道就不結婚等等。
委屈感便成了一種遺傳,誰都不想虧欠他人,和這樣的人當家人,壓力會很大,你總覺得自己對不起他、欠了他什麼。
如何面對這樣的長輩?
促進溝通:家人間應該增強彼此間的溝通,努力去了解與包含每個人的立場與需求,以此降低衝突。
劃定界限:面對那些過度干預的長者,家庭成員應當劃定清晰的界限,告知他們尊重個體的選擇與抉擇乃家庭和諧的基礎。
主動求助:若家庭關係陷入嚴重衝突,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例如家庭諮商師。
白櫻結語
和這樣的長輩劃清界限只是在保護自己而已,他本可以不這樣對你。
他為何不敢這樣對外人?因為他知道對方不會理他,所以跟他越親近的人待遇越差?
他們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覺得自己做的事都是對的,連親人都算計,心中全然無愛。
他們提要求時,是完全沒替你考慮的,不在乎你累不累、辛不辛苦、錢夠不夠,只在乎他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家庭是沒有向心力的,人人都只考慮自己,哪怕其中有成員想要拉攏關係,也無濟於事。
性格有問題的長輩,往往人生也過得很差,哪怕有錢也很不快樂,我就看過這樣一位很有錢的婦人,她個性很強勢,只要丈夫不聽她的,就馬上大鬧。
軟弱的丈夫一看就嚇傻,再也不敢違逆她,插手兒女的任何事,牢牢控制著他們。
孩子都已經苦到無法承受了,她也無感,直到孩子長大了,懂得反抗時,關係才稍微平衡一點。
但家庭仍是吵吵鬧鬧,媽媽罵女兒是公主,女兒覺得媽媽也是老公主,又要如何和睦相處呢?
這類長輩大多是缺愛的,他們從小也沒得到妥善的照顧,他們的父母性格人品也都有缺陷,所以他們學不會如何去愛。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一定要懂得成長,才能改命,把長輩遺傳給你的錯誤觀念和相處方式都拔除掉,否則免不了會步上他們的後塵,成為家族宿命!
爸媽外遇你也外遇,爸媽是指責型人格,你也很愛指責他人,爸媽投機取巧,你也總想賺快錢,這樣人生怎麼好得起來呢?
想要和白櫻永不分離,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讀者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網上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