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想增加正能量,請在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
有許多研究結果指出,長期不社交,會對人的身心造成各種負面影響。
但若你剛好不喜歡社交,又要如何選擇呢?跟白櫻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長期不社交的影響
倫敦大學教授 Fancourt 進行新冠隔離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她招募了7萬名參與者進行研究。
這些隔離者不只無法社交,同時承受了財務壓力。
從研究結果,Fancourt教授分析越來越多證據證明了孤立和健康問題有關聯。
它可能會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或認知能力下降和情緒病及痴呆的風險提高。
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曾前往南極進行為期 14 個月的調查,發現經過14個月的社會孤立後,考察隊員的大腦齒狀回區萎縮了 7%。
這一區域與人類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關,考察隊員的智力測驗結果不如從前,注意力也無法集中。
白櫻認為智力衰退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刺激的緣故,一旦和人來往,對方正面或負面的行為,都會對你產生刺激。
都是一種成長和反思的機會,也會在無形中學習更多社交經驗,當你思考如何相處時,也在動腦。
一成不變的生活,會使人陷入重覆的循環中,你不需要增進能力,就能繼續生活下去,對大腦的刺激少了,也就變弱了。
身體不好和心理不快樂也有關聯,快樂的人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便會引發一連串正面影響降臨於自己身上。
孤獨一定不好嗎?
心理學家也表示孤獨對人的影響和自我認同有關,若你享受於孤獨便是種自在的生活方式,但若是被迫孤立又不同了。
感覺自己被孤立的人對社交會更加敏感,常為了小事而產生情緒,並將他人行為作負面解讀,比如說朋友遲到了,便覺得他故意讓自己等。
最後又影響了人際關係,失去對自己的行為和感受的掌控力,認為自己不受歡迎,最後也成真了,形成「孤獨循環」(loneliness loop)。
由心理學上的解䆁可得知,孤獨好不好,是在於個人如何解讀現況。
如果你很敏感、社交技巧也弱,身邊的人也都與你格格不入,那麼孤獨又何妨?勉強社交,只會更不快樂。
若感覺到孤獨令你難受,但社交技巧又不好,那白櫻會建議你先增進社交能力,再投入於社交中,當你變得更好時,也會吸引來更好的朋友。
這樣正向的社交關係,才能幫助到你!若只是帶給你痛苦,那寧願變笨,也不要勉強社交,這是我的個人想法,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
白櫻結語
和某些人來往真的是很難受的,他們的人生觀、他們的選擇,都令人難以接受。
一旦接觸,這些負面行為,都會沾染到你,比如說他會向你借錢、找你抱怨、給你錯誤觀念。
若身邊人習性三觀相差太大,又何必勉強社交?你就不用再為了那些冷言酸語而難受,也不用成天解䆁自己。
與其說人們需要社交,不如說我們需要的是優質的社交,但前提是什麼呢?你得先是一個好人,才會吸引來一樣好的人。
白櫻現在留下的朋友,都是很好的,從他們身上,我可以一直學習到很棒的做人處事態度,他們善良又好相處,願意成長又積極,都是些很有愛的人。
我也曾經因為某些朋友感覺上很關心我,所以一再忍耐他們的負面行為,和偏差的三觀,但最後反而帶給自己負面影響。
其實他們也沒錯,在他們的世界,他們就是對的,那就各自待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用勉強融合。
你們對彼此可能都是善意的,但就是處不了,那就分開吧!如果你的世界一直沒出現好的朋友,暫時孤獨又何妨?
需要朋友,就提昇自己對社交的正確認知和技巧,早晚都會有的,遇到好人時,你才能把握住這段關係,否則人家聊兩句便不想理你了。
想要什麼樣的朋友,也可以向宇宙許願,我就因此認識過幾個不錯的人,許完願後,那人便出現了!非常神奇。
設定好明確的條件,然後等著那人出現就好。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下方粉絲頁,也可在臉書搜尋「白櫻」就能找到我。想看更多白櫻文章,可多點讚白櫻團隊下粉絲頁,並多留言按讚,即可提高收看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