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作慢,有時遇到急性子的爸媽,便會不停催促:「快吃啊!」「走快點」「你怎麼動作那麼慢?」「快點!要來不及了」

就算不催他,一臉的不耐煩,也盡顯心思。

白櫻的記憶中,我小時候總是在喊:「等一下!」

因為家人總是急著走,天黑我怕跟不上,總是喊他們等我。

如果這時,有人願意慢下來等等我多好,孩子需要的就是溫柔和關懷。

6歲以前的孩子肢體發展未完全,動作不協調,慢一點是正常的。

大人應該多給他點耐心,若覺得他玩玩具不顧正事,可以跟他說道理。

但不是用負面語氣一直催他,白櫻也明白家長的煩躁。

可你的情緒,會對他的性格造成負面影響,這結果恐怕不是爸媽們願意看到的。

一聲聲的催促,打亂了孩子的節奏,調快的速度,造成了孩子的壓力。

總是被催的孩子,心理上會有什麼影響?本文針對的是6歲以前常被催促的人。

1、容易變得沒耐心

小時候常被催促的人,長大後容易變成沒耐心的那個。

他也會喜歡催別人,缺乏等待的耐心。

因為他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就是不要等別人。

但出社會後,耐心是維持團體關係的基本條件,總不能要別人都配合自己的節奏。

耐心也是穩定從事一份工作的條件,沒耐心的人,難成大事。

沒耐心的人溝通能力也會不好,總是與人起衝突,不滿他人的行為。

而且從小被催,導致他們為了提早完成工作,便習慣投機取巧,省略原有的步驟。

但工作質量很差,總是草草結束,出了社會便會成為大問題。

2、變得脾氣暴躁

沒人喜歡暴躁的人,但父母們卻用催促,把孩子催成了這樣的大人。

孩子想如父母的意,趕緊完成工作,但又做不到,久而久之,便時常煩躁不堪,變成了易暴躁的性格。

只要稍不如他的意,便會翻臉,容易生氣的人,又要如何得到幸福?

暴躁的人生活質量不會太好,未來他成為父母,也會對孩子催個不停。

3、變得遲鈍,失去主動思考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但當孩子每次在想自己要如何完成時,都被父母的催促打斷。

他們失去了思考的機會,父母佔用了他思考的時間。

這時父母又會教他們要如何完成,為了趕快讓爸媽滿意,孩子只能照做。

於是便草率地依照父母的意思去做,最後養成總是等著別人的指示和安排的習慣。

失去思考的能力,會讓孩子的腦袋越來越不靈光。

不懂思考的人,總是等別人指揮,不只在工作上難成大器,生活上也容易被他人控制,變得過度依賴。

懂得思考的人生,才能活出自己,有自己的世界觀和邏輯,別用催促,讓孩子失去了這個能力。

4、孩子易生反抗心理,動作變得更慢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是指當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時,就會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現象。

任誰被催都會不耐煩,當父母在催促時,孩子的內心是排斥的。

總覺得父母想要控制他,一部分的孩子選擇了順從,便有了上面的結果。

另一部分的孩子選擇反抗,他會覺得為什麼要那麼急?

心中有了反抗心理,他就跟爸媽對著來,你越催,我就越慢。

爸媽這邊也會覺得孩子是刻意為難自己,於是親子關係變更差。

如何避免催促行為?

這時你會想說,我也不想催他呀!但時間就快到了啊!我能怎麼辦?

有時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才會如此,父母親在平時可以多幫他建立時間觀。

常常提醒他剩下多少時間,讓他記住5分鐘、10分鐘大概是多長。

而不是一味地催他,或是使用沙漏,將時間視覺化,讓孩子體會時間感。

這也是教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時間,對他的未來大有幫助。

6歲以前的孩子動作慢些,不是他們故意的。

不能用大人的標準去評斷他,爸媽可多為他們留些時間。

而不是自己也想睡,所以晚點叫他,然後又使勁地催他。

白櫻是一個很有時間觀念的人,我甚少會遲到,有時不看錶我也能猜到現在幾點。

我很能感受到時間的流動,但我試著回想小時候有受過什麼訓練嗎?一直想不出來。

我自己猜想可能是因為我心中有他人,不願讓別人等,所以才會那麼準時。

但有時遇到遲到也無所謂的人,便會感到十分無奈,現在的我,也斷捨離那些愛遲到的朋友了。

不是因為他們遲到這一點而已,而是他們往往背後都有著不負責任、不懂尊重的個性。

本文主旨希望提醒爸媽重視催促這一個行動,不要小心看它的影響。

孩子做不好,爸媽要用教育來補,我們改變自己,提早叫醒他,或是訓練他的時間觀,而不是單純地不斷催他。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或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臉書搜尋「深度好文讀不完」即可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