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有智慧的人處事,往往選擇少言,更傾向以表情或得體語言來傳達心聲,出口前會考慮對方聽到的感受,而非直白地表達。
那些總是滔滔不絕或心直口快的人,常常會因此而得罪人,讓自己走得很不順利。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會選擇不隨處評論,不炫耀自己比他人更加聰明或優秀。
成熟的真諦,不僅在於成長,更在於控制我們的言辭。
不適宜的話不講,說話時要兼顧他人感受。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把下面三種話掛在嘴邊:
1、好為人師
這樣的人隨處可見,用自己的認知加在別人的生活上,隨意加以評論,甚至都沒先了解對方在問什麼。
他們心中想的就是表現自己,自視優越,樂於四處表達意見,當他人不聽從時,便覺得對方愚昧或輕視他。
這樣的說法方式,往往會給人不舒服的感覺,一來他們的表達方式有高高在上之感,像在指導他人,並有看不起對方的感覺。
二來他們給的意見往往漏洞百出,並不符合對方的需要,只是純粹惹人厭而已。
比如說我在一個手工藝的社群中,就常看到有人詢問做法,管理員便質問他:「你沒去上課嗎?上課都說過了呀!」
可能他回答得很煩了,但若換個方式婉轉地說,或是乾脆不說,都比這樣說更好。
又或是有人問重量訓練的事,網友就回他做有氧就好了呀!重訓有什麼用?
他認為有氧更好,但人家也有喜歡重訓的權利,每個人要的都不同,何必批評別人的選擇。
這都是白櫻在網上常看到的對話,這樣的人在台灣的網路社群中真的太多了。
就算我們無意發表意見,他人也可能詢問我們,期望獲得指導。
這時,如何回答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因為他人的詢問就自感優越,畢竟他們所問的未必是我們所知。
因此,不懂的不要亂說。最好的回答方式,就是只談自己瞭解的部分,對於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則不要妄加評論。
當他人向我們請益時,我們應保持低調,才不會誤導他人,並惹人厭惡。
在回答問題之前,必須先考慮自己的回答是否真正解決了對方的疑問,至少要讓提問者覺得他們的問題得到了回應。
我們還需要思考,這些話語一旦說出,可能帶來的後果,以及是否會對旁觀者造成傷害。如果這些都不成問題,那麼就可以放心地回答。
很多時候,提問者和回答者的視角不同,對同一話題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我們表達的是自己的真實想法,即使有人不滿,也在所難免,至少我們表達了自己。
但如果因為表達不清晰,讓聽者誤解了我們的真正意圖,那就太不划算了。
2、愛抱怨
永遠不要說出抱怨的話,人總會遇到各種麻煩,不論是事業上的挑戰,生活上的困境,或是自己多心想出來的煩惱。
面對這些負面事件,我們的心情或許會受影響。有些人會將其表達出來,到處尋求安慰。
有些人則默默將之埋藏於心,獨自修復。
還有些人則極為開朗,將其視為必經之路,以笑容面對。
前者喋喋不休,尋求同情,卻換來嘮叨之名和他人的厭棄。
後者則太過沉默,即使在人群中,也顯得孤僻無語,缺乏存在感。
人們通常不願接近這樣過度壓抑的人,只有最後一種人的處世之道值得效仿。
他們傳達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給人帶來快樂和正能量,自然能贏得更多人的認可。
面對問題時,不斷告訴自己:沒關係,我還是我,我還在學習成長,一切都會好的。
這是充滿力量的言語,處於逆境的人聽了會振作精神,處於順境的人聽了,則會更加堅信自己。
我們在生活中,應多說這類話,讓自己在交談時多傳遞正能量,從而讓他人感受到力量,更樂意接近我們。
不應總是抱怨,更不應對他人抱怨命運的不公。
在這世上,除了親近之人外,鮮有人會對我們的遭遇感興趣。
對方和我們說話,是為了獲得某種東西,若我們傳達的是失落,他們便會感到厭煩;若我們傳達的是正能量,他們則會感到愉快。
讓人開心總比令人反感要好,這就是在給情緒價值。
因此,在言談中增添正能量,讓其給人帶來溫暖,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
3、誇大其辭
很多沒自信的人,都會說自誇的話,把自己的優點誇張化,或是說些自己辦不到的事,最後什麼也沒做好。
說而不做的人給人一種愛說謊、沒信用的感覺。
我們應該誠實地做事,做多少說多少,這樣才會給人可靠的感覺。
沒有的事不要亂說,否則總有被戳破真相的一天。
說話實在一點,才能得到他人信任。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會表達出真實的自我,向人們展示我們的真實面貌,而不僅僅是吹噓自己想要成為何種人物。
那些喜歡自誇,說話華而不實的人,多不是善良的,善良的人不會用過度虛假的言語去包裝自己。
和他們來往,多半是要吃虧的。
白櫻結語
表達,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
表面看似只涉及與誰交談、談什麼以及如何表達,但要真正做好這一切,實則極難。
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努力、鉆研。當我們真正掌握了更多的表達技巧時,就能借助自己的口才獲得他人的認同,進而提升自己的價值。
坦白而誠實地交談總是件好事,我們應該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需要繞彎子。
但這樣的坦率也需要一定的界限:不要為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也切勿讓他人難過。
如果坦率可能會引起個人困擾或讓他人不快,那麼選擇沉默是更明智的。
在與人對話或回答問題時,我們的態度不應是辯論對抗,我們將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同。
不論是與人交流還是回答問題,都需要考量到如何應對,這不僅考驗智慧,也顯示出個人的處世能力。
說話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容易的,但真正說得好卻不容易。
我們應該向那些口才出眾的人學習,逐漸提升自己的說話技巧。
想要和白櫻永不分離,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讀者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網上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