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長期以來排放過量含氯含溴化合物,導致南極上空出現巨大臭氧層破洞。

1982年時,科學家們首先在南極上空發現臭氧層上出現了一個破洞。

之後人類便想方設法縮小破洞,於1987年簽署的「蒙特利爾協議」嚴格限制了含氯化合物的生產,無氟冰箱等設備大量被應用。

協議內容成效卓約,人造臭氧消耗物的排放大量減少。

據EurekAlert報導,人類在持續了幾十年努力後,現在南極上方臭氧層破洞已經開始「癒合」,表明臭氧在增加。

這一研究結果被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根據科學家Susan Solomon的觀測和計算機模擬分析,已經有多個空洞癒合信號被發現。

臭氧層破洞的面積比2000年時小了400萬平方公里,約和印度國土大小相當。

今年臭氧層空洞的最大面積只有1630萬平方公里,創下有史以來最小紀錄。

科學家Antara Banerjee在《自然》雜誌表示:

「這項研究顯示了《蒙特婁議定書》的深遠效力。

《蒙特婁議定書》不僅使臭氧層癒合,還推動了南半球空氣循環方式的變化。」

相信到2070年時,有機會完全癒合。 

歡迎按讚下方白櫻團隊主題粉絲頁,與我們一起成長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