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那年冬天風在吹》劇照,僅為示意)

許多人都渴望著被懂、被理解,但卻忽略了自己常傳達錯誤訊息給他人的事實。

如此一來,別人要如何懂你呢?

《沒人懂你怎麼辦?:不被誤解‧精確表達‧贏得信任的心理學溝通技巧 》一書中,探討了這個問題。

其實你並沒有說清楚

我們總覺得不說別人也會懂,但其實別人真的不懂,他得到的資訊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多。

他的解讀能力,也沒有你想像得那麼準確,書中指出,當你說「他知道我是什麼意思」或是「我把我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了」

很可能真實狀況是:他沒有,你也沒有。」

你以為別人都會照你看自己的方式來看待你,但其實並不會。

我們也假設他人都會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別人,其實也沒有。

拿公眾人物來說,你認為很棒的作家,想著在大家眼中,他一定很有才華、很正面。

但仔細詢問後才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覺得他的書沒意義,有人覺得他江郎才盡。

大家都是用自己的感受在解讀他人,因此你給的正確資訊越多,他才越能照你想要的方式解讀你。

也就是用你看自己的方式,或你想要他看你的方式懂你。

當你總是喜歡不說清楚時,對方就只能運用想像力來填空,那個結果,不一定是你希望得到的,這就是誤解。

如何讓別人更正確地解讀你?

所以,問題就來了,那麼我們要如何讓他人更懂我呢?

你必須先了解沒人像攤開的書一樣一覽無遺,我們必須要表達自己,別人才能理解我們

想要被別人準確理解,你必須提供有用的資訊給對方,並且確定這個資訊和你的目的有關。

也要保證互動的對象有察覺到這項資訊,並且能夠正確判讀這資訊。

比如說面試時,你要讓對方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你,並建立你希望他得到的資訊。

你想讓他明白你是一個不斷在學習的人,於是你提供了我很愛看書這個資訊。

你說出口了,對方也接收到了,但他會如何判讀呢?會不會相信呢?

這時我們便進一步描述一本最近看過的書,用自己的觀點說出看法,那麼對方就更有可能相信並了解你確實是個有上進心的人。

曾經我在面試時,面試官就考我最近看過的書是什麼?因為我確實有閱讀習慣,很快就回答出來了。

他就是在驗證我給的資訊,再決定要不要相信這個資訊。

被理解的人活得更快樂

書中也提到可以被解讀的人心理適應力更佳,他們會更快樂,也比較滿意個人生活和職場生活。

同時他們也擁有長久而正面的人際關係活得更真實,也更有自知之明和信心。

當周圍的人是依照你看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你,你就不用像長期被誤解的人一樣,忍受那些煎熬的懷疑。

懂你的人,也會更願意支持你。

白櫻結語

關於最後一段,白櫻認為必須建立在你是個好人的基礎上,否則若他人懂你了,但你其實人並不好,關係又怎麼會更好呢?

同時我也想到了,若有人想欺騙對方,刻意給出錯誤資訊,你解讀了,也就被騙了。

所以驗證資訊也變得很重要,這是題外話了。

重點在於想被理解的人,要好好地表達自己,提供有用的資訊,而非顧左右而言他。

就像你今天看了一個女人三次,碰巧被老婆注意到了,她問你為何要看三次?

你提供的資訊是「因為有人走進門」,這時老婆也有自己的觀感和解讀,她會認為那看一次就夠了,為何要看三次?

她心中認為你是在看美女,而你也未能再進一步提供更好的資訊,只是一直強調是因為有人走進來。

最後誤解就形成了,老婆還會覺得你很虛偽,看了美女不承認。

這個時候,若能再提供更關鍵的資訊:對方並非美女,那就破除了妻子的猜想,誤解也就不存在了。

懂得提供充足有用的資訊,就是溝通的關鍵。

比如說你總是對一個人不讀不回,很久才回,有時很快回,有時又很晚回,態度飄忽不定,忽冷忽熱。

這時希望對方理解你很在意他,是很難的,除非你能進一步解釋這麼做的理由。

人們只會就你提供的資訊去判讀你,沒有那麼多的神奇力量去猜到你內心隱藏的想法。

你一旦不說,他就只能自己填空,最後填出來的答案,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正確的表達,才是關鍵,喜歡就說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不要刻意製造誤會,還怪人家不懂你。

參考資料:

書名:《沒人懂你怎麼辦?:不被誤解‧精確表達‧贏得信任的心理學溝通技巧 》

作者:海蒂.格蘭特.海佛森

出版社:天下雜誌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粉絲頁白櫻(請點選藍字加入),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也可在臉書搜尋「深度好文讀不完」就能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