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肯放手的親子關係,對兩方而言,都是場災難。

無法自主的孩子,不願尊重信任的父母,雙方不停拉鋸,終至身心俱疲。

愛護和分離,都是父母親必須完成的任務。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幼時細心呵護

幼時從父母親身上得到的溫暖和肯定,會是孩子一生的寶物。

細心關愛會為他打造健全的性格不缺愛的孩子有安全感、有自信,不會用討好來換取肯定。

就算一時失敗,也不會因此否定自己,被愛的感受,給了他十足的價值感。

他會自信自愛自重,成長後,也不用再費力去修補童年陰影,活得比他人更輕鬆。

父母願付出時間陪伴孩子,願從孩子角度出發替他著想,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他們不以自身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給他自由發展的空間,該放時放,該收時收。

品格教育就是絕不能放的,一定要抓緊。

好的家庭關係,會是孩子心中的避風港。

他相信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有人支持他、關心他。

孩子大了,體面放手

所謂的放手不是就此不理,而是將人生的主控權交還給孩子。

父母退到一旁,偶爾給予他提醒,但不干涉他的決定。

昨天才在專訪上看到蔡康永聊林志玲的家庭,要大家別羨慕看起來溫暖的家庭。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他認為冷淡又自在的家庭關係更好。

白櫻進一步加註,冷淡又自在的關係,發生在孩子離巢後更好。

幼小的心靈總需要呵護,但離巢後的孩子更需要自由。

父母懂得把心思拉回自己身上,將自己的身心照顧好,不給孩子負擔,才是真正地愛他們。

若還是強加管控,嫁娶誰?生不生、生幾個,買哪部車,買哪間房都要管,只會讓親子關係緊張。

婆媳關係也是這樣來的,還有婆婆竟因為討厭媳婦,趁她不在到房間吐口水在她枕頭上,被媳婦裝的監視器錄下。

不懂放手的父母,給孩子的多不是幫助,而是困擾。

太過冷淡教人心寒,但太過關心也是巨大壓力,懂得保持適當距離又自在最好。

孩子不是爸媽的私有物,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誰都不會開心。

把自己的喜悲寄託在孩子身上,更容易失望。

現在一些在台北打拼的孩子,一年連見父母一次都做不到,過年都不想回家。

開車回一次南部可能塞車10小時,不是誰都願意承受的,更別說本來就感情不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心中有愛,自然會向父母靠近,若對你無愛,就是你該愛自己的時刻了…

白櫻結語

無論何種關係,尊重和自在都很重要,沒人喜歡被束縛和壓迫。

若有一方總以自己想法強加他人身上,只會令另一方反彈,想要遠離。

將自己的婚姻關係和父母攪在一起,也不是明智之舉,有些小夫妻一吵架就找爸媽評理,公婆若不明理,只挺兒子,爭執更嚴重。

閨蜜從前也犯了這個錯,她拿老公沒辦法,總是管不了他,見他孝順,每回和公婆碰面,就打他小報告,希望公婆出面干涉。

還別說,真的有用!媽媽唸比老婆唸有效,但久而久之,公婆也感覺不對,後來便不再介入,讓他們自己處理關係中的問題。

閨蜜說公婆變得好冷淡,我回應,「他們只是體面退位而已,你們的問題本來就該自己解決,別再將公婆扯進來,否則有天公婆不在了,誰挺妳?」

懂得放手的父母,孩子才有機會成長。

有人40幾歲才結婚,連衣服都不會洗,更別說煮飯,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好,怎麼能算一個成熟的人呢?正是因為爸媽一直太照顧他。

幼時父母有責任和養務好好養育照顧孩子,但等孩子大時,能夠適時放手,就是做為父母親的智慧。

只要彼此心中有愛,自然不會生疏,心中無愛的,和陌路人也差不多了。

白櫻身邊也有10年不回去看父母的例子,究竟有什麼怨可以如此地絕決?他還是被父母寵大的孩子。

當父母是需要學習的,坊間的書籍多不勝數,建立起好的觀念,維繫良好關係,對彼此都是種祝福。

本文圖片翻攝自《以家人之名》劇照,僅為示意

延伸閱讀(請點標題觀看):

「悲觀父母」和「樂觀父母」養出來的孩子 過的是兩種人生!

情緒型的父母 養出「習慣壓抑」的孩子

媽媽重提離婚舊事 「林志穎」難以承受:父母婚姻問題,和孩子無關

「伊能靜18歲兒子」塗指甲油、穿女裝: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自信又快樂!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粉絲頁白櫻(請點選藍字加入),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也可在臉書搜尋「深度好文讀不完」就能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