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誤解了你,以不禮貌的言語相激,你會還口嗎?

我們的心中都會升起一股很想反駁的衝動,但請你先停下來想想,這件事值不值得?這個人重要嗎?

若答案都是否,那就一笑而過吧!繼續輕鬆自在地過自己的人生。

當你可以忽略不重要的酸言酸語,你就走在變強的道路上。

不爭辯是一種智慧

心不靜的人,嘴就不停,他們意念橫生,胡思亂想,無法定心,才想不斷地傾訴。

言之無物,頭腦混亂,能控制自己的嘴,才能控制自己的心。

別人來批評你,可能是因為他不理解你,若對方認知有限,怎麼說也說不明白,又何必爭論計較?

《莊子》的《逍遙遊》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麻雀認為每天只要到樹梢上覓食就好啦!便嘲笑鯤鵬為何要「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九萬里」。

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差距,認知層次低的人,滿足於眼前生活,他們的想像空間裡,根本無法出現更廣闊的世界。

你在打拼事業,跟他說想再多開一間店,他就說你不知足。

你跟他說你想賺1億,他就說不可能。

有些話只能對該聊的人說,否則只是自討沒趣,莫名地上進還變成了貪心?

因為對方認知層次低,所以看輕你的志向,相對地,你若真的認知層次高,定也不會與他計較才是。

人們去批評他人,就是想享受優越感,那麼便由他志得意滿吧!不回應,你也沒損失什麼,但若開口與他一般見識,你就輸了,輸了心情和修養。

智慧不是用來爭辯

《莊子》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當你不因他人的誇獎而自滿時,自然也不會因為他人的批評而沮喪。

這是相對的觀念,你無法只選擇其一,別人怎麼說你,始終都是他的「個人」想法,與你無關。

若覺有意義吸收,無意義略過,沒必要停下來爭吵。

真正自信有實力的人,不需要他人捧著才能覺得自己很強,更不怕遇到眨低的言論。

就像周星馳有許多朋友都出來黑他、批他,他心中自然知道真相為何,若站他的立場也有很多話可以回,但他從來沒回過一句,沒說過他們一件醜事或壞話。

他的朋友說的是否為真,我們不知道,但他的回應就顯出了高度,而對方罵一罵往往也就會消停。

他只是一直用作品說話,有時候不回應也是一種高明的回應,而且更輕鬆。

人們常說不回就輸了,就如何如何,但你解釋了,別人真的會聽嗎?有多少明星解釋後被黑得更慘,不如保持沉默維持靜心。

當然,這也是要看情況的,每個人遇到的事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白櫻結語

世上有各式各樣的人,你再好,都有人可以挑出毛病,只要接納他們的存在就好。

能容得下不重要的小雜音,專注於重要的事上,就是強大的表現。

什麼時候需要辯呢?取決於你,若工作上的事,白櫻認為需爭取。

若主管不聽你的,那也沒辦法,至少你表達了,而不是眼看錯誤決定不吭聲。

但若到了不好的公司,明明規定非常不公平,卻也抗議無效,再怎麼爭也沒用。

不如早點換公司,找一間能夠全心付出的公司,也好過如此。

現在的我,已經不再解釋了,我覺得很累,真的太費勁了,若你說了一堆,對方只回你「我不信」,那又有何意義。

他不明白我為何這麼做,我也沒有硬要他懂的念頭,不明白就不明白吧!別人的事,尊重就好,哪來那麼多的疑問

為何別人一定要讓你明白他的所有決定呢?只要我們沒影響別人,也就不用解釋,很多人都太愛管閒事了,什麼都要問。

就像你分手了、辭職了,一定會有人問你為什麼呢?

你說了半天,對方根本也沒聽進去,他只是想問而已,你若不講他便一直鬧你,講了他又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所謂的關心,是當事人需要的才是,否則只是打擾,這也是人和人之間的界限。

若身為伴侶,不聞不問,還會被抱怨,但若只是普通朋友,問那麼多只會令人厭煩。

遇到不理解我的人,我覺得「ok」,我接受,遇到理解我的人,我覺得很感激,但有時對方似乎也是誤解。

不能因為人家說你好,你就開心接受,說你不好,你就翻臉。

畢竟,最清楚真相的只有你自己,而不是別人,好不好,你應該最明白,而不是全交由他人評說。

人貴自知,若不夠了解自己,那便是要努力的方向。

延伸閱讀:

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與人爭辯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或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臉書搜尋「深度好文讀不完」即可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