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求孩子多出自於愛,期許他們能有美好的人生。

但過度的干涉,卻會將孩子與自己的距離越拉越遠。

適度的尊重和給予自由,仍是必須的,畢竟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若大方向沒偏,又何苦處處控制?

考上台大又打工,卻連打電動的自由都沒有

一名台大男學生在Dcard貼文表示他聽話考上台大後,爸媽不許他參加社團,要他好好唸書。

他照辦了,平日也主動打工當家教,減輕父母負擔。

懂事的背後,他有個小小的心願,只想在家安安靜靜玩2個小時的電腦。(所以他沒選擇去網咖)

他說自己沒有別的休閒娛樂,就喜歡打電動,也很自律,玩的時間並不長。

但父母卻不能接受,屢屢用拔插頭表達反對。

他曾反應多次這樣做對電腦主機不好,但爸媽仍是不改作法。

近來爸媽又拔了一次,他決定不再忍了,直說:

「既然如此我也不用在乎甚麼情面了!明天起學校我不去了!」

他認為讀書只是為了爸媽開心,其實他很辛苦,「反正那張成績單的功用,除了拿來讓你們成為飯局上的談資,一點意義也沒有。」

父母控制型教育的結果,孩子做了什麼,都會認為是為了爸媽。

全然忘了父母要求的背後,是為他設想,是對他的愛。

爸媽偏激的做法,會讓以愛出發的行動,卻換來勉強配合的結果。

無論爸媽還是孩子,這都不是他們的初衷。

對孩子而言,他懂事聽話,想要討爸媽歡心,也願意打工賺錢,他認為他做到了自己的本份,只要求打2個小時的電動。

對爸媽而言,侷限地認為打電動就是不好,所以一味強制阻止。

明明雙方都有愛,結果卻都不是彼此想要的。

讀書本是為了自己,最後孩子的觀念也完全走樣。

教育該從心出發,人人都不喜歡被控制,便不要對他人這樣做。

父母的角色在於引導,而非人生主宰,他都已經考到台大,還受到這樣的待遇,若沒考上大學,一切又將如何?

關係少了溝通,大家都憑感覺行事,不斷重覆錯誤的交流方式,最後一方受不了,便是破裂。

網友看法

「搬出去住啊」、

「氣歸氣還是去上課吧!反正未來你自立了儘量減少往來就好」、

「才兩個小時也不行這樣的父母真的好可怕。 是從冰河時期來的嗎? 這麼食古不化。」

「不要意氣用事,弟弟為你人生想想,好好讀書。」

「出來自己生存阿..靠自己雙手..敢不敢?」

「很多父母都把小孩當自己的附屬品,不是養出他獨特的樣子,而是延續父母想走的路走下去,父母沒完成的,希望小孩來完成,然後用來跟親戚朋友炫耀」

白櫻結語

從原po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全然不明白為何要唸書,也不認同學歷的重要性。

可見他的確是個乖孩子,明明不認同,他也為了父母開心去做到了。

他該想的是完成學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變成為了爸媽而唸。

對於父母不是反抗,而是該換個方式溝通,將內心的感受不帶情緒完整地表達

爸媽也該表達自己的期望和擔心,而不是一味責怪制止。

當他們說出擔憂後,孩子再加以解釋,或許他們會明白自己是多慮了。

若真的還是無法溝通,才應該走到搬出去這一步,完成自己的獨立。

思考過後,真的覺得學歷不重要,那他也可以為人生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休學。

而不是為了讓爸媽不快,才做出這樣影響自己人生的行為。

明明都是愛著對方,為何總要用錯誤的表達方式,將彼此的關係分化?

孩子要的是尊重,他很愛惜自己的電腦,不希望因為被拔插頭而損壞。

父母要的是聽話,他們認為不該做的事就不能做,往往結果只是孩子背著他們做而已。

這個男孩子算是比較老實的了,白櫻有個朋友的爸媽也管得很多,他到40歲還不能打電動。

他便把聲音關掉,用靜音打,爸媽也就天真地相信他沒在玩遊戲了…

這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相處,真的有意義嗎?看到的都是假象。

大家都該思考,究竟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做法真的能達到那個目的嗎?

希望原po能和父母共同找到更好的相處方式,在白櫻看來,他們彼此是互相關心的。

雖然不清楚真實的情況,但從原po為了爸媽做那麼多事,可以看出他很在意雙親。

不該得到這樣的結果,也可作為我們的借鏡,既然是愛,就用愛的方式表達,而不是控制。

封面圖僅為示意非文中人物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或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臉書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