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電視劇《虎媽貓爸》劇照,僅為示意)

人生最重要的人有哪幾個?算起來也不到10個。

只是我們都把太多精力放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把家中幾人的關係處理好,人生就不會太差。

但大家卻總習慣用錯誤的方式說話,把彼此的關係推得遠遠的。

明明是相愛的,為何要說得那麼難聽?

台灣人很奇怪,大家都不擅於表達情感,愛不敢說愛,關心卻用責怪表現。

比如說兒女孝順買來禮物,父母基於節儉觀念覺得不妥。

這時其實可以說:「你買來這禮物,媽媽真是開心,但又擔心你花費過多,沒存到錢」。

坦率地說出真正的想法,明明是如此溫柔和善。

但偏偏要說:「你買這個做什麼?我又不需要!那麼貴!你是錢很多喔?」

子女一片孝心,聽到這話都沉默了,下次他再想孝順你,都不知該不該買?

買了還要考慮價格,太便宜你又嫌他沒心,太貴又被責。

搞得孩子連想送個禮,都左右為難。

明明是愛,卻用錯誤的方式表達,反而把關係拉遠了。

台灣社會的家長多不擅於誇獎和感謝家人,對同事可以隨口感謝,對最親的人反而很難。

但若對方表現不好,挖苦諷刺都是能手。

若你不是如此,那麼你很棒!

可惜有許多人都是如此,明明覺得對方為自己付出很辛苦,卻連誇獎都支支吾吾,被誇的人也不知如何應對。

為何表達愛變成難事,表達怨卻如此輕而易舉?

批評不會讓孩子更好

有些台灣家長認為,不能誇,誇他就上天了!便扯不回來了。

於是看到好的表現認為理所當然,看到一點錯處便緊咬不放。

然而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在塑造他們的人格時,卻天天聽到嫌惡的話。

這要他如何不自卑?他最後甚至連努力的動力都沒了。

反正最後只有被罵,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大多會表現出自卑、冷酷和暴躁的特質。

家人的行為若出於善意,何妨多些耐心

家人的行為許多都出於善意,正常情況下,家人間不會飽含惡意。

比如說你正在忙,另一半卻頻頻來關心你。

在《我想和你好好說話》一書中賴佩霞老師提到,有時她在寫書時,丈夫會來關心她。

打斷了她的心流,頻頻問她:「妳寫到哪了?」「妳在寫什麼?」

這些話令她感到心煩,但她明白這一切都是出自於愛,是因為丈夫心中有她,才會來看她。

她便忍下來好好正面地回應他,這個例子提醒了我們,家人所做的事,很多源頭都是愛,仔細想想確是如此。

雖然過程和方法你並不滿意,但你不能忘了他們的出發點。

我們自己也常好心做壞事,這時也不希望對方抹滅我們的善意,所以也要多為家人想想。

把家人的感受放在心中

很多時候會演變成吵架,就在一念之間。

只要那一刻你選擇另外一種回應方式,便過去了。

本來事情也不大,何必讓一切走向不可收拾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家人說的話,我們應該擺在心中,若自己有錯,也要努力改進。

就像白櫻看過一個例子,爸爸總喜歡把外出鞋穿進家中。

令家人非常反感,覺得很髒,他卻認為自己做的合情合理,就算幫他準備室內拖鞋都不改。

像這樣我行我素的行為,只是在逼家人忍耐。

如果一個家中總是有反覆出現的問題,那麼就很容易會有人感覺心冷想放棄。

許多離婚的人,也是這樣產生分開的念頭,因為他覺得一切都不會變好了。

說事實不要加上評論

如何好好說話?把你想表達的事,清楚地說出來,但不要幫對方加上感受。

坦誠而直接地說,比如說家人都不清理狗尿布,留給你清。

你可以說:「我希望你看到尿布髒了時,可以順手將它清理一下。」

而不是:「這個家的家事都是我一人的責任嗎?(責怪)」「你怎麼那麼懶?(批評)」「你就不能好好幫我清一次尿布?(責怪)」「你眼睛是看不見嗎?(嚴重的批評)」

因為你很生氣,難免會加入情緒用語,但一旦如此,對方的注意力便集中於自我保護,努力反駁你,而忘了自己真正該做的事。

其實你要的只是他把這件事做到而己,如果不帶情緒地說,對方才有可能如你所願。

人是不能被要求的,只能被請求,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又要跳腳了!為什麼我要低聲下氣?

這不過是尊重而已,一個你自己也很需要的態度。

馬歇爾教授曾經要求他的孩子把門前雪清乾淨,但孩子不理他,卻自己主動去幫隔壁老太太清。

他看了很不解,為何對鄰居比對家人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爸爸採取了「要求」的態度才會如此。

請求和要求的差別在於哪裡?要求不容拒絕,而請求則給了對方拒絕的空間。

白櫻結語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

一旦背離了這個原則,對方當然會反彈。

溝通是需要學習的,建議你看看馬歇爾博士所著《愛的語言》一書。

沒有人天生就會,也都是後天慢慢學習而來。

當然也並非看了書馬上就沒問題了,長期的語言習慣,需要時時自我提醒才能矯正。

你要有意識地告訴自己,此刻應該如何說會更好。

多練習,多感受,多思考,你不願對方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做。

當你改變了,正常情況下,對方也會變。

你會開始發現,他漸漸地不再和你唱反調、生活變順了。

好好說話,才能得到家庭幸福。

本文重點&反思

1、如果家人的行為是出自於愛,何妨多給他些耐心?

2、別再把關懷用批評的方式表達。

3、明明存著好心,為何要用鋒利的表達說出難聽的話?

4、試著表述事實,而非擅加感受於對方。

5、批評只會讓焦點轉移,對方一心想反駁,還如何聚焦於問題上?

6、為何表達愛變成難事,表達怨卻如此輕而易舉?

想和我們一起成長嗎?請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或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臉書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