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導,位於斯德哥爾摩的震中創業中心(Epicentre)為員工植入微型人體晶片。
過程很簡單,只需在虎口處植入綠豆大小一般的晶片。
通過通信技術原理(即手機上常見的 NFC 功能),被植入的員工此後就可以直接用手去感應,進行打卡、開門、簽到、付費等操作。
自2015年開始,這間公司就將晶片植入視為員工福利免費提供。
據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至今在瑞典已有4千人成功植入,取代了實體信用卡及各式支付工具和通行證等。
瑞典人口不過1千萬人,4千人植入已不是小數目。
現在他們刷刷手就能完成行動支付,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勇於嘗試這項新技術呢?
主因是瑞典的社會風氣對於尖端科技特別推崇,願意嘗試新技術。
若非Epicentre員工,植入晶片需花費180美金(相當於5178元台幣)。
有人會擔心隱私問題,但這款晶片並沒有定位功能,無法用來追蹤特定人士位置。
關於個資問題,晶片只在距離感應器幾公分的地方才會發揮作用,正常情況下資料是安全的。
晶片植入後並不明顯,也不影響日常生活。
雖然直接植入手中看起來更方便,完全不用擔心會忘了帶信用卡等。
但白櫻並不會想要嘗試,畢竟為了方便而植入晶片於體內,對我來說有些誇張,但了解這門新技術也是增加科技新知識。
網友看後表示:
「以後睡覺時,就會不小心被人拿去刷手買東西」
「未來上街要小心自己的手了」
「詐騙集團是不是只要碰到他的手,錢就會沒了?!」
「跟寵物一樣植入晶片」
「再過幾年出生的人就要值入晶片!」
我不願植入,但想想我家寶貝竟植入了!但這是因為他們不會說話,也是保障她的安全。
行動支付真的很方便,刷刷手機便能付款,白櫻真的覺得各個商店的會員卡都該手機化。
讓民眾能夠打開手機便能使用,否則一個皮夾內哪能帶上所有的卡片,偶爾忘了帶,還要報手機號碼,也是增加收銀員的工作時間。
手機上現在都有出一種整理會員卡的app,大家也可以善加利用。
如果未來這項技術到了台灣,你會想要試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