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感受和人權常常會被忽略,覺得他們不懂就無所謂,不承認和尊重他們的決定權。
就像爸媽帶小孩去吃飯,服務生會很自然地問爸媽小孩要吃什麼?而不是直接問孩子要吃什麼,這當然也不是服務生的錯,而是大家的觀念需要調整。
隋棠一直致力於兒童保護工作,今(25)日她發文用實例提醒大家。
上周她帶著兒女去參加朋友婚禮,在吃飯時有位女性友人想和兒子拍照。
友人先是禮貌地問:
「我可以和你拍照嗎?」
但Max很果斷的回答:
「不行。」
接下來女性友人卻很快地伸出手臂來環抱他,並且自拍。
突然被抱住讓Max嚇了一跳,但對著捅在自己眼前的手機,孩子還是配合地扯動嘴角,給出尷尬的笑容。
於是大人滿足地放開他,並摸摸他的頭後離開。
看著Max努力調整情緒,隋棠內心非常自責。
一直以來她都鼓勵孩子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對不喜歡的事說:「不!」。
就算是媽媽抱孩子,孩子也會有不想被抱的時候,更何況他人。
但隋棠卻因為是朋友而沒出手阻止,她在睡前很認真地對Max說對不起,覺得沒保護好他,若有下次,她會堅定地替孩子告訴對方:
「當孩子說不要,就是不要。」
(本文圖片翻攝自隋棠臉書)
同時她也感念孩子有時比我們還勇敢。
其實不只是孩子,大人常常也會為了避免尷尬而勉強自己,只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情況更多。
但白櫻也認為不用太苛責友人,她的觀念也是很多人的觀念,覺得孩子鬧脾氣,不用太在意,拍一下沒關係,當然這是需要調整的。
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習慣性地忽略孩子的決定和表達,不只外人如此,很多爸媽也一樣。
透過像這樣的資訊交流,會慢慢改變社會的習慣。
甚至有人被孩子拒絕後還會怪他「真不可愛!」「不討人喜歡」「爸媽怎麼教的」,其實是大人自己的問題。
今天有一個不熟的人見面就要抱你,你肯定也不願意,為什麼孩子就要配合你呢?
教育孩子尊重自己意願,父母也要有正確觀念,不要要求孩子配合他人,委屈往往不能求全,在團體行動時是該合群,但若非必要又違反個人意願就該拒絕。
想要活得更好,請立即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