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衝突》一書中提到,人有兩點屬性,一是獨立性,二是社會性。
而高智商的人「獨立性」總是高於旁人,他們往往在自己的世界中,就能獲得滿足。
他們不是不喜歡和別人交往,而是不願意和不在同一頻道的人交流。
甚至有人說他們根本不需要朋友,他們可以「自我共嗚」。
頻率不同,多說無益
高智商的人大多偏愛獨處,因為他們了解到,和不同頻道的人交流,並沒有太大意義,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尼采曾說過: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並非他喜歡孤獨,而是他周圍沒有同類。」
有些人和他說了兩句話,便可發現沒必要再說下去,認知層次相差太多,根本無法溝通。
高智商的人總是在控制著人際間的距離,他們知道一旦跨過去,就算再不願意,也會不小心秏費了許多時間。
比如說有的人一打電話來,便自顧自地快速講著只有他有興趣的事,連綿不絕地高談闊論,你想插嘴都沒有餘地。
為了顧及禮貌,只能靜靜聽著,你偶爾說個什麼,他也完全沒聽進去,又何必把時間分給他們。
正因為這樣規避浪費時間的行為,導致他們被誤會是孤傲的。
但其實他們只是明白,人的精力有限,不能隨意浪費。
他們不想分散自己的能量到別處,想要保持專注力。
自我共嗚的能力
高智商的人,不需要通過和人交往來達到共鳴,他們能夠在自我實現中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他們會在獨處中整合自己的內在,集中所有注意力去完成重要的事。
所以許多高智商的人,生活智商並不高,他可以管理一間公司,但卻不懂如何煮水餃。
一個人無須要求自己樣樣都行,有幾樣突出的能力就夠了。
高智商的人在與自己的互動中,就能取得自我認同,無須他人肯定。
與其說智商高的人喜歡獨處,不如說他們在追求靈魂上的簡單純淨。
他們傾向從內在獲得能量
曾有心理學家指出,與摯友互動越多,一個人對生活質量的滿意度就越高,也更容易獲得快樂。
有些人需要從外在獲得能量,但高智商的人可以從內在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忙於社交的人,往往將精力集中於小事上,他們在消費時間,並非創造。
所以高智商的人會選擇孤獨,斷捨離一切無意義又低效的人際關係。
他們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參加社交活動,在社交活動中,他們也無法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就像一個人在寫作時,無法同時和人聊天,也無法和人同時合作完成一篇文章。
寫作這樣創作性的行為,只能一個人完成,並且是在不受干擾的狀態下。
高智商的人捨棄了短暫的快樂,選擇從沈靜中獲取能量,他們往往向內探索,而非外求。
許多成就非凡的作品都是在一種極度孤獨的環境之中完成的。
李嘉誠這樣的成功生意人也說,他並不擅長社交,他只是以誠待人,取得他人信任而己。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為別人而活
賈伯斯曾說過: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或許正因為他們專注且過著簡單的生活,所以更容易成功。
所謂社交能力很強的人中,許多人為了合群,會刻意討好他人,說好聽的話迎合別人,可能自己並不認同也說了。
長期的內秏下來,對自己反而越來越不滿意,只是換來一時的人緣好。
但因自我能力沒有成長,一時的好感之好,別人對他的專業能力不信任,一樣不會與他合作。
總結
若你是向外尋求能量的人,也把重要的事都處理得好好的。
那麼白櫻認為喜歡社交也無妨,而高智商人群中,也沒有一定的定律。
本文所說的只是一部分高智商族群的選擇,畢竟也不是所有高智商的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而有所成就。
我們總以為獲得眾人的認可,才是成功者,才能認同自己。
能夠從內在中獲得認同感的人,才會更有安全感,也表示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
那麼他便不會輕易迷失在別人的評價中,失去了自己。
好不好,真的不是他人能夠論斷的,當然社會上有一定的規範,是眾人都要遵守的,比如說不造成他人困擾等等。
在規範之外,好與不好,自己決定!
就像孤僻好,還是朋友多好,也是自己決定,自己覺得好就夠了,別人說朋友多好,但你確實因為減少社交表現更好,那又何須理會他人說什麼。
別再懷疑自己,堅持走對的路,美好的未來就在不遠處。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文字部分為白櫻自行撰寫及編輯,請勿直接複製使用或截圖張貼,否則我們會採取行動【歡迎轉貼本連結分享】
封面圖翻攝自《德魯那酒店》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