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圖翻攝自電視劇《我的大叔》劇照,僅為示意)
人是群居動物,那麼,為什麼會有人想要斷絕與所有人的聯繫呢?
完全斷絕的人應該不多,但從不主動聯繫他人的人不少。
究竟有哪些原因造成這樣的行為?我們來探討一下。
個體的長久經驗
其實他們往往不是一開始就選擇這麼做,而是在多次負面體驗後才如此。
社會學家認為,關係是一種社會交換。
在交換中個體能夠自主選擇相關代價和所獲利益,在長久的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付出總有回報」。
就像全職媽媽辛苦做家事、帶孩子,若能得到丈夫一句真心的誇獎和感謝,便會心滿意足地繼續付出下去。
若一個人總是處於失敗的關係中,他所獲得的體驗都是糟糕的,當他的社交需要一直沒有被滿足。
便會開始想要一個人生活,不再主動與人聯繫。
為求內心寧靜
當一個人和外在的關係不融冾時,為尋求內心的寧靜,他也會刻意規避會使他不悅的負面關係。
人有和諧、平衡的需求,但一個人產生了緊張和焦慮的感受時,便會想方設法地協調。
當個體發現自己無法控制,或正在被他人控制時,便會出現2種選擇。
第一種是順應環境,承認他人有其獨立性,並設法改善關係。
第二種則是直接放棄關係,斷絕與他人的聯繫,回到自己的世界中。
他們往往是經歷了太多不友好的關係,而又無法改善,才會一步步走向逃避。
人人都有想和他人融冾相處的需要
人畢竟是群居動物,內在中都有一種想追求合睦相處的傾向。
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出現社交衝突時,應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找出自己該負責的部分,才是更好的處理之道。
若感覺到不好,便選擇斷聯,便無法從關係中成長。
但白櫻認為若斷聯是因為對方品格欠缺,或帶給你極大不悅感受,便不用再想,直接斷了吧!
若是長久且重要的關係,卻出現了問題,比如相識20年的朋友,就有必要好好思考一下。
閨蜜去年和一位朋友鬧翻,因為對方在網路上寫出閨蜜的事,但是用批評的方式寫的。
輾轉傳到閨蜜的耳中,便憤而斷絕關係,但朋友覺得不平,便向其他人抱怨。
朋友覺得她一直在包容幫忙閨蜜,只是為了她好才在網上發文,她曾付出那麼多,就因為一篇貼文斷了?
但其實並非因為一句話,而是心態問題,她若一直不認同朋友,並且用很負面的方式想她,誰也無法接受。
也會被認為這才是真面目,那位朋友只站在自己角度思考,當然找不到友情破滅的真正原因。
其實很多背後說人壞話的人,都會說「我是為了他好」,但這只是自欺欺人的說法,明明是批評,為何要包裝得那麼好看呢?
又能騙得了誰。
白櫻結語
一切取決於自己,不和他人聯繫,你卻覺得更快樂,那便沒什麼不好。
但若心中還是希望擁有友誼的美好,那你要做的不是一個一個斷了,而是找到原因,若在自己身上便改,不在自己身上便罷了。
延伸閱讀(請點標題觀看):
想要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粉絲頁白櫻(請點選藍字加入),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也可在臉書搜尋「深度好文讀不完」就能找到我。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