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身邊就是陪伴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若他只是在你身邊打電動、看電視、滑手機,對你說的話一點也不關心,對於你的感受更懶得理會,那不叫陪伴,只叫搭伙過日子。

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曾看過一位妻子哭訴老公不陪她,老公忿忿不平地說:

「我每天下班都按時回家,週末還陪你去逛街,我怎麼就沒陪你了?」

妻子忍無可忍地回道:

「你在家時屁股基本就沒離開過電腦椅,這叫陪我?出去逛街你總是心不在焉,問你什麼只會說嗯;就連出去吃個飯眼睛基本就沒離開過手機,這叫陪我?」

陪伴不僅僅是人要在一起,而是思想上能交流,語言上能溝通,這樣的陪伴才能為感情加分。

就像你打電話給一個人訴苦,他連一聲嗯都沒有,只是做著自己的事,甚至都沒在聽你說話,他是接了電話,但你們之間沒有交流。

他也無心聽你想說什麼,那又何苦打這通電話呢?

不如一個人靜靜地整理心情,或許更有效果。

孤獨但不寂寞

孤獨是一種狀態,寂寞是一種心情,孤獨的人不一定寂寞,寂寞的人不一定孤獨,有伴的寂寞才更是苦。

若孤獨是主動的選擇,那就是獨處罷了,它是一種能深入自我,並且持續無人干擾的意識狀態,在獨處時,人擁有了最大的寧靜,可以觀看自己的心,在書中與哲人進行思想交流。

蔣勳說過:「孤獨不是要消解,而是要完成。」

有的人在孤獨中感到難受和自卑感,有的人和孤獨和平共處,更有的人在孤獨中得到了自在輕鬆的喜悅。

愛因斯坦就是最後一種,他說:

「對我來說,最大的快樂是孤獨的愉悅。孤獨並非意味著寂寞,它反而會愉快地把人帶入到一種知識的境界。」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人群

每個人的屬性都不同,有人外向有人內向,外向的人需要在和別人的互動中得到能量,但內向的人反而需要獨處來充電,和人交流溝通對他們而言是很秏損能量的。

所以喜不喜歡和人互動只是一種屬性,並無好壞,自己覺得快樂就好,若不快樂,也不用勉強與人來往。

孤獨之美

孤獨是一種寧靜又自在的狀態,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去林間散步,或泡杯紅茶配幾塊餅干看書,又或是繪畫彈琴。

人的心靈在寂靜中會產生一種長久而安定的喜悅,它會帶給你深層的平靜。

甚至在日本的侘寂美學中表明,在孤獨深處,歡喜成災

松尾芭蕉在《嵯峨日記》中寫道的:

「沒有比獨居更有趣的事;布穀鳥啊,你寂寥的叫聲讓我更加寂寞,又讓我沉浸其中。西行和芭蕉,都是在積極地享受著孤獨之美。」

蔣勳曾在《孤獨六講》中寫道:「孤獨和寂寞不同,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

在孤獨深處,你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到那個時候,又豈會再依賴他人陪伴度日,喜悅由內而發,更加穩定長久。

這篇文章不是要大家耍自閉、離群索居,而是希望你不要害怕孤獨,進而創造獨處機會,享受獨處帶給你的美好,若你自認是外向者,需要從和人的互動中充電,那麼便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生活。

白櫻自認介於外向和內向中間,我可以享受和人交流的快樂,也能沉浸於一個人的時光中,兩者都很美好,但確實獨處時更快樂,不用再費心思量如何應對,只需好好款待自己。

想要活得更好,請立即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封面圖翻攝自《深夜食堂》劇照,僅為示意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