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時,歐洲太空總署(ESA)發現北極上空臭氧層形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破洞。
大家已經身處緊張局勢中,這一消息更令人擔憂。
但一個月後,由於自然界大氣活動,該洞幾乎以最快速度密合。
這個破洞超過160萬平方公里,創下全新紀錄。
當時科學家就表示除非這個破洞向南移動到人類活動區域上空,否則不用太過擔心。
破洞產生的原因是由異常強烈的極地渦旋引起,這是北極大氣異常低溫導致。
英國媒體Gudarian報導,許多國家的氣象學家都指出2020年將會是「最熱的一年」。
儘管許多工廠已經停工,但聚集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並沒有下降。
今年1月以來,南極到格陵蘭的最高氣溫不斷刷新。
全球氣溫正在上昇中,2月時南極已探得 20°C以上的高溫。
東歐和亞洲的氣溫比平均溫度高約3°C。
高溫現象仍值得大家留意,需要全世界人民一同改善地球環境。
認識臭氧
40年前,含氯的工業化學品引發了南極的臭氧層形成了一個破洞。
從那時起,聯合國緊急小組制定了《蒙特利爾議定書》,禁止世界各國使用氟氯化碳(CFCs),之後,臭氧層得到了恢復。
氟氯化碳一旦進入平流層,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就會分解釋放氯原子,成為分解臭氧的催化劑。
氟利昂從地面釋放一般要15年才能到達大氣上層,經過近一個世紀才能基本完全被分解消化,這一過程中,一個氟利昂分子可以消耗近十萬個臭氧分子。
一旦臭氧層形成破洞,人類接受到的紫外線就會增多。
比起北極,南極的臭氧破洞更需要注意。
南極上空的臭氧破洞有北美洲那麼大,據美國宇航局稱,這是自1988年以來最小的一次。
無論如何,此次北極破洞修復也是一件好事,而南極上空的臭氧破洞,則需要全人類持續努力。
好的生態環境對人人都很重要,若想出力,讓我們先從減少汽車排放量開始。
如果可以的話,家附近的活動可以腳踏車取代汽車,既能運動,又能對地球做出一份貢 獻。
很多事情了解了前因後果以後,會更有動力去做對的事。
這也是許多人提倡少坐車的原因。
想要活得更好,請立即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