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媽媽》中的珉貞,從不加入社區媽媽們的小團體,就算背後被叫無情貞,她雖在意,但也不為此而迎合她們。

直到遇到了瑜理,她找到了相同頻率的人,才主動與她們為友,每天都笑得很開心。

以犧牲自我為代價,來成全「合群」,只會把生活過得很可悲。

總是混在一群不喜歡、不認同的人中,迎合著他們,不敢說出不一樣的看法,就為了換得小圈子的入場券。

若沒遇到適合的朋友,一個人也無所謂

如果你所在的環境中,沒有和你契合的人,那麼獨行也很好。

余華曾在《在細雨中呼喊》一書中寫道:

「我不再裝模做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意以恥辱為代價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與孤單寂寞相處,是我們早晚都要學會的技能。

一個人並不可悲,可悲的是勉強自己加入不同類的人中,犧牲自尊去換取認同。

比如說團體中有人以取笑你為樂,但他是小團體的領袖,於是你不敢反駁,只有任他作弄。

這在明星的真人秀節目中,也時有所見。

拿時間和精力去維持虛假關係,是得不償失。

不合群,不代表你不好

虛假社交的背後是一群孤獨的靈魂,因為怕孤單而在一起,為何不去找真正喜歡的人相處呢?

不合群不代表你不好,只代表這個「群」你並不想合。

若遇到適合你的群,你就會自動加入的,就像珉貞那樣。

國小的時候,我和媽媽一同去參加聚餐,但聚餐完我不太舒服想回家,媽媽同事約唱歌,媽媽問我去不去?我說想回家。

媽媽同事便說:

「妳女兒這樣不行喔!妳要教她合群一點」

於是年幼的我便被勉強著去不喜歡的地方,忍受著不適。

因為母親本身就是一個追求合群的人,所以她沒有保護我,用我去成全了合群。

當時的我便想,我不舒服不想來,究竟有哪裡錯了?要委屈自己才叫好嗎?為何待在這的我,一點都不快樂。

之後,母親再約我一起去聚餐,我寧可在家吃泡麵,也絕計不和她同去,以免又被強迫「合群」。

這個世界有太多人會用錯誤的觀念強加在你身上,只要你是對的,你就應該堅持,好和壞不在他人嘴中,在你心裡。

無視於無理非議,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不合群,反而能更專注

著名作家巴金,幾乎不與當時主流文化界的人接觸,他不願參加組織,也不關心文藝界的分歧,只是專心寫自己的作品。

不合群的他,才能專注於寫出杰作。

若誰約你就去,誰傳訊息你就回,你的生活節奏會不斷被打亂。

原本想做的事,沒做,訂好的計畫,輕易泡湯,只為了不讓別人失望。

「不合群」的人,都把時間留給了自己,不斷提升自己,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不合群」沒什麼不好,活得高級的人,往往都只享受一個人的狀態。

白櫻結語

這篇文不是要你耍自閉,總是一個人不肯出門,而是不勉強自己進行虛假社交。

遇到真正想交流的人才與其交往,把時間留給家人和真正值得的人。

找回自己的自由,也能專注於想做的事情上。

當然這些情況都必須排除工作上的社交,若工作所需,我們只能配合,否則如何養家生活。

不要害怕被說「不合群」,不合群又如何呢?因此而排擠你的,正好證明了他們的不值得。

與其委委屈屈合群,不如自在自信做自己。

知名作家周國平曾說:

「我天性不宜交際,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誰說每個人都必須活得長袖善舞?不合群還能生存,正是你能力的證明。

只要社會需要你的能力,就足夠了,與其合群,不如培養能力。

封面圖翻攝自《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劇照,僅為示意

想要活得更好,請立即按讚下方粉絲頁或在最上方「白櫻文章」右側按下追蹤。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白櫻,用不一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