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從社群留言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
他的邏輯、情緒、語言教養與人際感知,都表露在鍵盤或手機之上。
你說的每一句話、打的每一行字,都是教養的X光片。
不是穿著精緻就有風度,也不是講話有理就代表有修養。
真正的教養,就藏在反應中。
當你看到與自己觀點相左的貼文,或者被人批評時,你是選擇怎麼回應的?
從回應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你的修養到哪,看看要如何判斷自己和他人的素養。
1. 看到批評自己的留言,是「懟回去」,還是「保持風度」?
素質好的人,在被冒犯時,會懂得「有分寸地回應」。
很多網路文章都會鼓吹以牙還牙的作法,還告訴你這樣才能保護自己。
但酸民能對你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把你也變成酸民,你做了和他一樣的行為,便污了自己的心。
有素養看到有人在自己貼文底下冷嘲熱諷,或陰陽怪氣地質疑,他可能會先想:「這句話背後,他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或是「他的生活是不是過得不太好,才這樣對別人?」
然後選擇不針對留言者批評、不擴大衝突,讓話題停留在理性討論的範圍裡。
看過一些名人,只要遇到酸民,就會點開他的個人檔案,找尋可以批評的點,說他家看起來很窮,還是他長得很抱歉等等。
當他這麼做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讓批評他的人不開心,他的焦點就放在負能量上了。
那些動不動就說「你不懂別評論」、「不爽別看」、「封鎖再見」的人,看似瀟灑,實則是容不下不同意見的自戀者。
他嗆完酸民後,卻輸光了風度與人緣。
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在《情緒智商》一書中提到:
「面對挑釁而能保持冷靜,是高情商的表現。」
這不是假掰,是他們能把他人行為和自己劃分開,而不是讓情緒帶著走。
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提過:「情緒智慧最高的那群人,擁有一種能力: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暫停一下。」
這種暫停,不是軟弱,而是修養。你不需要立刻說服別人你是對的,你只需要讓自己不被情緒操控。
教養不是你記得了多少規矩,而是你面對失禮時,還能不失禮。
別人說的只是他的想法,與我們無關,無須回應,否則你就變成他人放出什麼都拿起來大口吸一下的人了。
但若你很缺愛,一時間很難劃分開來,因為這種批評的行為會讓你想起自己的父母,閃回到童年的經驗中,便很難沒感覺,這時就要先修復好缺愛的自己。
2. 看到不認同的貼文時,是「開罵」,還是「理性討論」?
你刷到一篇讓你完全不同意的貼文,是急著留言反駁?還是按掉離開?還是靜靜觀看?
教養好的人,看到自己不贊同的貼文,不會馬上回「可憐」、「無知」、「這種言論太無腦了吧」、「你怎麼會這樣想?」、「活在舊時代」這類字眼。
他可能會說:「我有不同想法,想跟你分享一下」、「也許可以再考慮從另一個角度看看另」……他不是想批評或贏過對方,只是想討論出更好的道理出來。
而素質差的人,則常常高舉「我有發言自由」的旗子,肆意批評、指責、否定。
他沒想過自己說的有沒有道理,只是在透過批評他人證明自己「比你更好」的幻覺。
社群心理學研究指出,網路上衝突升級的最大原因,是「缺乏同理」與「即時反應」造成的情緒性留言。
也就是說,多想三秒才留言,你的世界會更美好!
3.留言時的語氣,是你人際態度的縮影
你看到朋友PO一張自拍,明顯發福了,你會說「你最近是不是胖了?」還是會說:「你看起來很可愛。」
你看到人曬旅遊照,會留言:「又去玩?不工作嗎?」還是說:「這風景真美,謝謝你分享。」
還有些人留言一定要站在制高點講道理,似乎別人只要觀點不如自己,就值得被訓斥。
但道理對了,語氣不好,結果就是沒人想聽他說話。
一個人能不能讓人舒服,是看他懂不懂得使用讓人自在的語言與態度。
心理學家Deborah Tannen在語言學研究中指出:語氣決定關係,語言的形式比內容更影響對方感受。
換句話說,你說「你胖了吧?」和「你最近身體還好嗎?」雖然都在表達關心,但給人的感覺就不同了。
很多人不是人際不好,是因為他說的話讓人很反感。
在網上情商低的人,在現實中通常也是如此,除非他身邊都是權力高於他的人,他不得不裝慫。
4.匿名網路在考驗教養底線
如果知道自己的發言不用承擔後果,一個人會怎麼說話,就是他真性情的表現。
有的人會故意創分身去到處亂說話,以發洩對自己生活的不滿,人家看了只會覺得他很可憐,一定過得很不好吧!
留言只是形式,你的教養才是本質。
雖然別人不知道你是誰,但你自己知道,別做會降低自我評價的行為。
5.真正高素質的人,會在字裡行間讓人感到尊重
高素養的人,無論是讚同還是不認同對方,都能用一種讓人保留自尊的語言方式表達自己。
例如:「我目前的理解是這樣,我也還在學習,如果錯了歡迎指正。」
看似溫和,卻是教養的高級體現。
它不只讓人想繼續對話,也讓你自己形象更好。
所謂素養,就是不讓自己的行為給他人造成困擾,如果刻意地謾罵批評否定,無疑是沒素養的行為。
造成他人多少負面感受,都會加倍回到自己身上,這是宇宙運行法則。
可能隔天上班就被老闆罵了,而且他還不能回嘴只能承受,他不會想到是因為昨天亂留言導致這個結果,但世界就是這樣運行的。
5.從留言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理解力好不好
從留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理解力好不好。
比如說白櫻寫道不可一味偏幫自己的母親,讓妻子受到不公待遇。
多數人都看得懂我是在講男人應該要站在理字上處理事情,而不是媽媽說什麼、做什麼,老婆都該忍。
但就有身為婆婆的網友誤解,說我太年輕,只替媳婦說話。
一來,她根本不知我年齡,又為何要以年紀批評我,這是對人不對事了,將她自己對我的理解強加於我身。
再者,她以偏蓋全,只覺得我就是在叫男人凡事只幫妻子不要管媽媽,我怎麼可能這麼說呢?我若這樣寫文,早就不容於網路了。
如果理解力不夠好,就會常誤解他人,製造不必要的爭端,這是很可惜的事。
所以多閱讀吧!在這個影片為王的網路時代,我們更要自主地閱讀文字。
因為你能看到的文字會越來越少,白櫻仍在堅持做的事,其實已是被網路淘汰的了。
但我還是更喜歡文字多一點,所以一直沒有轉換形式,能遇到懂我的人,就很值了。
白櫻結語
白櫻每天都會看到上百個留言,有的是回應我的文章內容,有的是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經驗。
你如果仔細留意的話,會發現我從不會在留言批評或否定誰的想法,若看到不認同的,我會略過。
彼此各自安好,我沒有改變他想法的興趣,他可以安然地繼續這麼想,這是他的因果。
他這樣看世界,就會收到相對應的果報,我不用涉入其中。
若對我的文章有誤解的人,如果他用刻薄的方式留言,我也沒興趣解釋自己,他可以自由地用他的觀念去解釋我的文章。
我只想回應正能量,不是說我只回應認可我的人,而是真的沒必要去和人爭執。
若他提出疑問,要我釋疑,我多半會回應,但他若是高高在上地提出看法,認為他對我錯,便不用回了。
不用浪費這時間周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和立場,不用強求他人理解。
我說的觀念對不對,人生自會給你答案,已經有很多讀者回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我說的沒錯,讓他提早建立了好觀念,才知如何應對。
真的沒必要去回應負能量,這也是在保護自己的能量不外露。
如果想了解一個人,也可以多看他是如何留言給他人的,可窺知一二。
本文重點
面對批評時的留言,是人格穩定度的體現,能否留有餘地,展現的是情商。
面
對不認同的觀點時,留言的方式決定了你是想對話,還是只想開火。
情緒穩定、尊重他人的人,更能吸引有質感的社交關係與職場貴人。
社群不是私密空間,你每一條留言,都是別人認識你的途徑。
一個人的素質與教養,從不是自我吹捧來的,而是藏在一言一行中。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