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低能量可能不是因為你懶,也不是不夠努力,只是累。

那種疲憊,不是一覺睡醒就能恢復的那種,而是深入骨子裡的。

你每天看起來正常,工作、說笑、社交、回家,但內心一直覺得很空洞。

這種疲憊,多半是因為你一直在「表演」。

1. 當表演成了生活常態

在心理學上,這被稱為「自我疏離」。

你開始忘記什麼是你真正喜歡的,什麼是你真正想做的,只剩下「應該」和「必須」。

你習慣在人前展現「最好的自己」,久而久之,這種角色扮演就變成了日常。

你變成別人期望的樣子,也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我必須開朗,大家才會喜歡我」

「我不能出錯,否則就會被看不起」

「我不能太安靜,會讓氣氛尷尬」

這些念頭像無形的劇本,一遍又一遍在腦中重播。

這不是做作,而是一種因童年創傷演變出的生存策略。

很多人從小學會:要被愛,就要乖、要好、要聽話。

於是你學會迎合,壓抑真正的感受,讓自己變得討人喜歡,漸漸忘了自己真實的樣子。

2. 覺察:在哪些時候你最不像自己?

你或許可以問問自己:什麼時候我最有「表演感」?

是和某些特定的人說話時?是主管?家人?伴侶?

哪個場合會讓你不自覺「開啟演出模式」?

是進公司電梯、需要打招呼的那一刻?

是朋友聚會中強顏歡笑的瞬間?

還是戀愛裡小心翼翼地維持好形象?

你表演的是什麼樣子?一個總是有條理的專業人?

一個溫柔體貼、從不惹事的「好人」?還是一個能逗大家笑的開心果?

這些角色也許一度保護了你,但當你發現自己「一直在演」,就知道該停下來想想自己究竟要什麼。

3.怎麼找回真實自我?

你不需要立刻做巨大改變,請從以下這些練習開始:

1. 留意你一個人的時候,最自然的狀態是什麼?

你喜歡穿什麼樣的衣服、聽什麼歌、晚餐想吃什麼、會不會想罵人?這些微小的偏好,就是你真實的碎片。

2. 用身體找回當下感

當思緒太多時,感覺自己的身體:
深呼吸、感受腳掌踩地的觸覺、用手摸杯子的溫度。

這些感官訊號,是穿越表演感最直接的方式。

3. 每天寫10分鐘自由書寫

別考慮文筆、邏輯,隨便寫什麼都好。

哪怕是:「我現在有點餓」「我討厭剛剛那個會議」「為什麼我總是笑不出來」

這些語句,可能就是你壓抑很久的真實聲音。

4. 那個總說你「不夠好」的聲音,來自哪裡?

有時,我們一直想證明什麼,是因為內在住著一個從未被接納的自己。

那個聲音可能說:「你還不夠努力」、「你不能讓人失望」、「你表現不好就沒價值」。

這些聲音從哪來的?也許是父母的要求,也許是社會對成功的定義。

你可以想想:

如果我不需要證明自己,我還會這樣活嗎?

這不容易,但一旦你有了這樣的提問,就是在對內在的表演模式說「我不想再演了」。

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奈夫(Kristin Neff)在《自我慈悲》中說:

「溫柔地看待自己的不完美,是自我療癒的開始。」

5. 找回自己急不來

別著急知道「我是誰」。你可以先從「我不再是誰」開始。

我不是總要逗人開心的人
我不是不能累的人
我不是永遠穩定、從不崩潰的人
我不是別人想像中的樣子

這些否定會逐漸勾勒出你真實的輪廓。

你會開始感受到某些念頭的出現並不合理,某些關係其實早該放手,某些過度努力其實只是為了填補缺席的愛。

你會開始選擇,用更像自己的方式活著。

白櫻結語

你一直以為,表演讓你被愛;
其實真正的愛,只會發生在你做自己的時刻。

因為那時,人們才能看到真實的你。

用偽裝的樣子被愛也沒什麼意思,因為只要你露出真面目,就可能會失去。

你要相信,不完美的你,也會有人愛!

看過一個女人,長得不太好看也不高,身材也不佳,個性還很易怒計較,但不會故意佔人便宜,算是正直的人。

她一樣得到一位顧家帥哥的真愛,她就這樣一直做自己,就能被愛著。

她很有自信,也很果敢,或許這就是她被愛的原因。

她不用小心翼翼地討丈夫歡心,活得不像自己。

需要你表演才能留住的關係,都不算好關係,除非你真的貪人家什麼。

否則就斷了吧!因為當你在裝的時候,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不自然和刻意,很難去愛這樣彆扭的你。

本文重點

・持續疲憊可能來自長期的「表演狀態」,而非能力不足。
・表演常源於童年的安全感匱乏,是一種生存策略。
・覺察表演時刻、透過身體與書寫回到當下,是找回真實感的起點。
・停止自我苛責,才能緩緩打破那個「我不夠好」的內在劇本。
・自我認同不是追求完美,而是願意慢慢卸下角色,活得真實一些。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