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對方很愛辯也很愛否定你的觀點,導致你想要保護自己而與他爭辯。

或是遇到了忽冷忽熱的人,猜不透他在想什麼,一直在分析他的想法和關係深度。

這種非得把一件事釐清到最底、最徹底的執念,是非常耗損能量的。

特別損耗磁場能量的行為,就是:過度剖析與爭辯。

這確實是一種極消耗能量的「隱形磁場洩漏口」,而很多人還不自知,反而以為自己是在「思辨」「理性」「求真」。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沒有哪一種標準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

下面白櫻幫你整理這件事的本質 + 成因 + 解方,讓你不只理解,還能化解這種能量內耗的狀態。


為什麼這樣會讓你越活越累?

因為這世界,從來就不是一個可以被全數「想通」的地方。
人性有彈性,情感有盲點,生命本來就充滿模糊地帶、灰色地帶與暫時說不清的東西。

但有些人總想:

一定要把「對方為什麼這樣對我」搞清楚

一定要把「誰對誰錯」辯出來才甘心

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情緒剖開給別人看,等到一個「你說得沒錯」才肯放下

這種執念,本質上其實不是在尋求真相,而是一種變相的向外求——我想要你的肯定、我想從你那裡獲得一種安全感。

這種人可能外表看起來很理性、很有想法,但內在其實是高度不安、極度焦慮的人格型態。

他總是急著搞清楚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用「釐清外部混亂」來安撫內在混亂。

他們有這些常見特徵:

聽不得模糊話,一定要你講明白你是什麼意思

喜歡拋出邏輯問題,不是真的想聽你說,而是想贏

對於「感受類」話題極度不耐煩,覺得那是「廢話」

習慣性懷疑一切、拆解一切,但最不敢拆的是自己


為什麼這樣的習慣會耗損磁場?

心理學中稱這種現象為「認知過載 Cognitive Overload」,

當大腦長期運作在「思考、計算、比較、辯論」的高壓模式時,

會導致磁場低落、能量渙散、情緒混濁,讓你陷入無力感。

最嚴重的是:你以為你在「追求真理」,其實是在「耗損自己」。

有些事情,真的不需要答案;有些關係,也無需結論。

這種行為的本質是:把能量向外投射、向外尋求肯定

當你一直需要在每一場對話中「得到勝利」、在每一件事上「抓出對錯」,

你其實是在說:「我只有在別人承認我、輸給我、支持我時,我才是安全的。」

這不是強大,而是一種控制焦慮的假面。

長期處於這種狀態的人,會發現自己:

常跟人聊完就情緒低落,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

哪怕是贏了辯論,也總覺得空虛,無法真正開心


根源在哪裡?

其實是:對自我價值的不穩定感

當我們的自我價值是建立在他人回應上,那我們永遠活在別人的掌聲與否定之間。

一個真正穩定、有能量磁場的人,是向內找的。

他不急著證明自己對,也不怕被誤解,因為他內在清楚自己的位置,不需要靠征服別人的認同,來填補自己的不安。


那怎麼辦呢?

這裡給你三個「轉化建議」,讓你把這種消耗,變成自我修復的力量:


1. 練習「聽見但不判斷」

當別人說一個你不認同的觀點時,先不急著反駁,而是告訴自己:

「這是他在他的經驗裡的觀點,跟我是兩條人生的路徑。」

這樣做,你不會壓抑自己,但也不會掉進「誰對誰錯」的能量陷阱。

可以問自己:「我為什麼那麼需要搞懂這件事?是因為我不被認同嗎?還是我想證明什麼?」


2. 問問自己:「我為什麼一定要讓對方懂?」

很多人爭辯,不是為了真理,而是「害怕被誤解」。

但真正自由的人懂得:不是每個人都能懂你,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懂你。

你可以溫柔地說:「你不一定要認同我,我也不需要說服你,我們可以保留各自的理解。」

這句話,是情緒磁場的保護傘。


3. 接納「有些事就是不確定」

這世上很多事都是沒有答案的,就算有,他人也不一定願意講明。

與其研究他人在想什麼,不如把自己搞定。

至少你可以確定自己在想什麼,況且你自己變好了,你周圍的世界也會好起來!

不要再追求那些不確定的答案或是不重要的認同,有的人本身觀念就是偏差的,要他認同你做什麼呢?


白櫻結語

真正能量穩定的人,會接受模糊、擁抱不確定,不去探究不值得的事,以免耗圓自己能量。。

他不急著站對立場,而是願意有所保留,接納對方是對的,自己也是對的,而不是強求分個對錯。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陷入過度分析、愛爭辯的狀態請記得:

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讓他贏,你也沒損失什麼,除非那件事真的對你影響很大。

白櫻若遇到這種非黑即白,凡事都有偏見且堅持的人,我也不會再多說什麼。

大家各自在自己的世界安好,不是很好嗎?

他們有可能會跑到我的世界來對我咆哮,但我會選擇把家門關起來,不讓他進來。

就像我的好書共讀已經102萬人了(現在是25年3月),仍不時會有人突然氣憤地發文批評社團。

他們總是很生氣沒看到書籍介紹,只有很多文章,並否定文章的價值。

事實上是常有人貼書籍介紹,只是大家反嚮也不高,社員們貼的文章多數都很好,否則人數不會一直攀升。

他說的只是自己狹隘的偏見,況且社團剛創立時宗旨就是可以分享好文章。

目前的走向一點問題都沒有,這件事也每周都貼文解釋一次,但仍會有這樣的人冒出來。

白櫻需要理他嗎?當然不用,像這樣的人,你就算跟他解釋了,他也有很多話可以說。

況且,就算說服了他,我又得到了什麼?他戾氣那麼重,我也無意和他交流。

他若真有心,早就會看到社團每周都會貼一次的公告,自從開始貼公告後,已經半年沒看到這種貼文了,可見得多數人都看進去了。

我不會去推測他為何對公告視而不見,只要確保社團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目前的走向即可,他不懂我的經營理念,我一點都不在意。

他抱怨的事,若有參考價值的部分,我也會列入考慮。

若為極少數人而改成多數人不喜歡的樣子,只為迎合偏激者,使他們安靜,那我也太傻了。

很多時候,不理會、不回應,就是最好的解決之道,除非真的影響了你的利益或名譽。


本文重點

過度分析與爭辯,其實是向外尋求價值感的表現

這種習慣會悄悄耗損情緒磁場,讓你愈來愈疲憊

練習聽見而不判斷,是第一個能量保護技巧

懂得適時放下對他人理解的執著,是高階智慧的開端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