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許多人以為,兄弟姐妹的情感維繫,靠的是過年團圓、假日聚會、吃飯聊天;
但隨著年歲增長,家庭型態變化,你會慢慢發現——

真正能讓兄弟姐妹情走得久、相處得自在的,不是見面幾次,而是彼此有沒有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兄弟姐妹之間,最怕的,不是疏遠,而是「你過不好、也不想我過得好」。

這一種現象被稱為「螃蟹定律」:當一群螃蟹被放進同一個桶裡,只要其中一隻想往上爬,就會被其他螃蟹拽回來,

最終,全桶的螃蟹誰也出不去

這定律,被許多心理學家借來形容某些人際關係中的微妙心理——

當一個人努力向上、想要突破時,身邊的人不一定鼓勵他,反而可能不自覺地貶低、拉扯、冷言冷語

而最讓人覺得可悲的是:這樣的現象,有時竟發生在我們最親近的手足關係中。

當然白櫻無意說所有的手足都會如此,也有善良正面的家庭,我們說的是多數情形。


1. 為何越親近的手足,越敏感與較勁?

我們都曾以為,兄弟姐妹之情,應該是最單純的。

但隨著年齡增長、人生走向不同,這段關係也會悄悄起了波瀾。

有人生活穩定,有人還在打拼;

有人選擇安逸,有人勇闖風雨;

有人照顧父母多,有人距離遙遠;

若彼此善良正面的心態,這些「不一樣」,很容易變成「你為什麼不跟我一樣」。

心理學上稱這為「比較性親密關係焦慮」:

越親密的關係,越容易被比較,越怕落後,越在意彼此評價。

這份焦慮,會慢慢侵蝕手足間原本的溫度。


2. 所以,最好的相處方式,從來不是熱鬧,而是「剛剛好」

成長後的兄弟姐妹之間,其實並不需要天天聯絡、每週見面、常常吃飯。

真正成熟又長久的手足情,是一種「自在的存在感」。

✔ 不干涉,但始終放在心中;

✔ 不熱絡,但彼此知道——有事我會在。

關係的深度,不是靠見面的頻率決定的,而是彼此相處時,心裡是否鬆弛、是否舒服、是否無需防備。


3. 避免「螃蟹定律」,需要這三份珍貴的覺察

✦ 一、不輕易評論對方的人生選擇

每個人走的路都不同,有人安於平凡,有人嚮往飛翔。

不評論,是給予彼此最溫柔的尊重。

即便有意見,也選擇以「關心」而非「指責」的方式表達,

讓對方知道:我不是拉你下來的人,是推你上去的人。

對方不好時,不去輕視嘲笑,對方好時,真心為他開心。


✦ 二、不以付出換情緒認可

在照顧父母、處理家事時,別讓「我做得比較多」成為潛在的責難。

因為當親情開始計較「誰做了多少」,原本的愛就開始變了味。

真正溫柔的付出,是心甘情願,也是彼此互補、體諒的結果。

你做得多,不代表對方冷淡;對方做得少,也不一定沒心。

我過得好,不炫耀,但也不必藏著掖著

你過得苦,我不比較,只是默默相挺

我不干涉你的人生,但始終為你保留一盞燈

最好的感情,是彼此做自己的光,也不忘照亮對方的暗。


✦ 三、保持距離感中的溫度

有時候,遠遠關心,反而比緊緊相依更能長久。

逢年過節,主動發個訊息,哪怕只是一句:「最近還好嗎?」

在家人群組裡,偶爾冒個泡,分享孩子的畫、生活的小事,也是一種情感連結

當對方成功或遭遇困境,第一時間送上祝福或問候,那都是心的靠近

親情,不需要密不透風,只要在需要時能靠得住,那就已經很溫暖。


白櫻結語

兄弟姐妹之間最好的關係,不是頻繁見面、熱絡寒暄,

而是當彼此都已成家、有各自的責任與日常,

與其勉強安排聚餐、擠出話題、撐起表面熱絡,

不如放下比較與干涉,轉而給予「我一直在」的靜默陪伴。

有個鄉下老人家還曾說,他和兄弟之間,連種芭樂都會互相比較。

他笑著說對方無法看到他種得更好,都希望自己種得最好。

連芭樂都可如此,人生成就更可見一般,若一人有錢一人貧困,更是容易發生問題。

有錢的輕視沒錢的,貧困的嫉妒有錢的,而不是互相欣賞和幫扶。

總想把對方拉下來,就是螃蟹定律,若你的家庭並非如此,那你真的很幸運。

希望大家都能懂得這定律,不要比較,多點溫暖支持,手足間自然更美好。


本文重點

「螃蟹定律」提醒我們,親密關係中最怕的是不自覺的拉扯與打擊

成熟的兄弟姐妹關係,不在於聚餐頻率,而在於相處時的輕鬆與信任

避免情感拉扯,需學會不比較、不計較、不越界

延伸閱讀(請點選標題觀看):

1. 如果有一天,手足間有了心結,你該做好的事

2. 中年以後,發現「手足沒有人情味了」,該做好的事!

3. 人到晚年,去「手足家」吃飯時,你會頓悟的事!

4. 父母若都不在了,手足間出現幾種狀況,就別聚會了!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