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職場上,別人一眼就看出你是「老實人」。

不是因為你打扮樸素,也不是因為你資歷淺,而是因為這5個細節

在職場中,「老實人」這個詞往往帶著兩面意義。

主管眼中的老實人是「穩定可靠、好使喚」;

但同事眼中的老實人,卻常常是「不懂拒絕、沒脾氣、好欺負」。

更令人無奈的是,有些人什麼都沒說、沒做,卻早已被貼上「老實人」的標籤。

這不是因為你長相溫和、穿著樸素,而是你身上的行為細節,早就出賣了你的個性。

以下這5種「老實感」的行為,會讓你在職場裡,從第一眼起就被「定型」。

如果你不在意自然無妨,若你不想被定義為可以隨意對待的老實人,就可修正一下了。


1. 總是說「不好意思」

場景常見:
老實人的常見語句:「不好意思,可以打擾一下嗎?」「不好意思,這樣回答可以嗎?」

為什麼這樣容易被誤會:

當你總是以道歉語氣開場,久而久之,別人就會覺得你好像真的做錯了什麼,有種卑微感。。

你以為是在謹慎,實際上卻給人一種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感覺。

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理論:

人們會依照你表達時的語氣、態度來決定要不要相信你。

你越猶豫,別人就越不把你當回事。


2. 習慣聽,不習慣說

場景常見:
在會議中你不太發表意見,只是默默記錄,或附和別人:「嗯,我沒什麼特別想法,大家說得都很好。」

總是坐在最後一排,很怕被注意到。

為什麼這樣容易被貼標籤:

你傳遞出的不是「低調」,而是「你可以忽略我」。

你以為這樣是謙虛,其實在主管和同事眼中,這種行為默默宣告了你的「邊緣身份」

心理學上稱這種行為為自我退縮式定位,你選擇不插話、坐在最角落的位置,是在告訴別人:「我不重要,我只是來聽一下的。」

久而久之,沒人問你意見,也沒人等你表態,你便成為大家心中平平無奇的老實人了。


3. 經常「自動補位」,卻不爭功

場景常見:
臨時有人請假,主管安排的額外工作你都接下來,自己忙到晚也不吭聲,事情完成了,功勞卻都被別人拿走。

為什麼這樣容易吃虧:

主管眼中你很乖巧,同事眼中你很好使

別人都在推工作、講條件,你卻總是第一個點頭接下來。

不論加班、臨時任務、補破網的鳥事,你都回「好,交給我」。

這種「超級配合型人格」乍看之下值得信賴,

但心理學研究指出,過度配合者容易被歸為「低資源消耗型同事」

意思是,大家都知道找你不會被拒絕,所以事事都丟給你。

表面上你是好人,其實你是在自願承擔「不升也不能少的人」。

4. 太在乎關係和氛圍,從不敢「說不」

場景常見:
你怕破壞氣氛,不敢在團體裡反駁;

怕得罪人,不敢拒絕無理請託;

怕被說難相處,連本來不該你做的事也默默扛下來。

為什麼這樣不利於你:

久而久之,大家都說你「很好相處」,但沒人真正為你想,總覺得你沒個性,什麼都好。。

你對別人越體貼,別人對你要求就越無底線。


5. 被插話時你只會笑笑,不會爭取說完

場景常見:
同事打斷你、插話甚至搶功,你也只是淡淡笑笑:「沒關係啦~」

為什麼這樣會讓人踩線:

代表你習慣退讓,不擅保護自己的話語權

在會議或公開討論中,當你一開口就被別人搶話,而你選擇微笑點頭、靜靜讓位,

這看起來是「尊重」,但在職場裡,不主動爭取發言等於沒有發言權,可以適時提醒對方你還沒說完。

教會大家要聽你說完話才能開口,而不是插話也無所謂。


白櫻結語

你以為忍讓是成熟,配合是善良,結果卻換來更多負擔、少了機會。

不是老實錯了,而是你不該讓「老實」成為你唯一的標籤。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裡,該說話的時候請大方說出來,該拒絕的時候勇敢說「不」,

否則你再努力,主管眼裡也只會看到:你很好用,但不值得提拔。

因為你沒有個性,他也看不到你的想法有多好,同事也只會利用你,主管也不會主動為你加薪。

該表態時就要表態,以免成為弱勢方,別再不好意思了,多為自己爭取一下。


本文重點

常用「不好意思」開場,會讓人覺得你沒原則、好使喚

太少發聲、總附和別人,會讓你在團隊中沒有話語權

補位卻不爭功,別人只會把你的努力當理所當然

習慣壓抑立場,只點頭附和,容易被看作沒主見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