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不是讓他犯錯,而是讓他一直「準備好」才開始。
他不停地查資料、做功課、列清單、修修改改,明明早就可以出發,卻還卡在起點。看起來很努力,其實是在原地自我消耗。
你以為做足準備就能萬無一失;但有時候,越準備,反而離目標越遠,因為從未啟步。
過度準備,不是努力,是拖延的偽裝。
表面上看起來你很忙,文件一份份整理、流程一條條規劃、設備一樣樣升級,但你遲遲不肯啟動、踏不出第一步。
日子在「我還沒準備好」的自我安慰中悄悄流走,熱情也被一點一滴耗盡。
你不是輸給難,而是輸給了過度準備的焦慮與完美主義。
看起來在前進,其實只是在拖延
心理學上稱這種行為為完美主義型拖延(perfectionist procrastination)。
人為了避免失敗、不願承受不確定感,會以「還沒準備好」為藉口,延後啟動。
你不是真的在準備,你是在迴避。
你不是沒能力,只是太怕輸、太怕看起來不像樣。
於是你開了無數個資料夾、上了好多線上課程、買了一堆書,卻始終沒寫一行內容、沒講一句話、沒做出一項成果。
為什麼我們會不自覺地過度準備?
因為你怕結果不如預期,怕別人說你不夠好。
那種「萬一搞砸了怎麼辦」的心聲,在你心裡揮之不去。
心理學上,這種狀態被稱為行動癱瘓(Action Paralysis)。
你越想做得好,就越無法動手;你越要求完美,就越恐懼啟動。
久了,你連開始的勇氣都沒有了。
過度準備,是一種隱形的自我消耗
世界不是給準備最充分的人機會,而是給肯開始的人。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研究,職場上表現最穩定的人,並非起步最周全者,而是能快速反饋與持續調整的人。
他們的心法只有一句話:「先上場,再優化。」
不要再等你全會了、資料齊了、時間剛剛好——因為這一天永遠不會來。
你以為你在進步,實際上你一直在原地打轉。
真正有成效的行動,是邊做邊修,不是等到萬事俱備才起跑。
過度準備會讓你:
・思緒過載,無法聚焦重點
・容易陷入細節,忽略本質
・情緒疲乏,失去熱情與行動力
想清楚,不如先做一點點
你不需要一下就成功,只需要停止空轉、立刻行動。
把開場白先寫一段,把試聽課先錄一分鐘,把想開的帳號先註冊好。
你會發現:不是你沒能力,而是你從沒真正讓自己開始。
行動,不保證完美;但原地不動,保證錯過。
什麼時候該停下準備,開始動手?
・當你發現你重複查找相同資料三次以上,就該動手了
・當你修改了一份簡報第五次,卻還是覺得不夠好,請直接送出
・當你一再說「等我再準備一下」,就是該出發的時候
沒有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是在你「完全準備好」後才開始的。
所有真正的開始,都是在半成品狀態下,硬著頭皮往前推。
白櫻結語
完美主義的人,最容易掉進「過度準備」的陷阱。你把失敗當恥辱,把批評當審判,忘了世界其實對你沒那麼在意。
你不敢開始,是因為你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得太嚴重,深怕出錯。
其實錯了又如何,再修正就好!一事無成才更可怕。
放下完美,才會有餘地去修正;接受「先做」的版本,才有空間調整「更好」的版本。
不開始,你永遠不知道你有多能幹;不行動,你永遠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潛力。
就連大明星玄彬都有這問題,老婆曾說他因為完美主義,所以很多事都遲遲不肯開始。
不去做就沒機會了,做了就有希望!
本文重點
1. 過度準備常是恐懼的偽裝,拖延的根源來自對失敗的焦慮。
2. 成功來自邊做邊修,而非等到萬全才行動。
3. 行動帶來反饋,反饋產生進步,唯有開始,才有機會調整與突破。
4. 想贏,別再等。出手,是最好的準備。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