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 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惡意。

有些來自言語,有些是冷眼嘲諷,有些甚至包裝成關心的模樣。

那是一種從他人心中滲出的陰暗面,有問題的是他,而不是你。

真正的強者,並不是強硬地回應惡意,而是懂得如何將惡意擋在門外。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說:「你所抗拒的,會持續存在。」

很多時候,他人的惡意就像是一張別人送給你的情緒快遞,只要我們選擇不收,它就不會進入我們的內在世界。

強者會如何看待他人的惡意?他們從不會幫惡意增加能量。

若無必要,強者從不「回應惡意」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在其著作《情緒智商》中指出:「真正的自我控制,是面對挑釁時的沉靜,而非爆發。」

當一個人對你釋放惡意,表面上是在挑釁你,實則是在勾起你的情緒反應以作為他的舞台

你一怒,他就有了戲;你一辯,他就來勁了。

這像極了在網路留言板上,鍵盤酸民一句「是你的錯吧?」若你回了一句:「關你什麼事?」

對方立刻反咬:「誰叫你要寫出來讓我看到?」一來一往,你早就被拉進了他設好的情緒泥沼。

所有他人的惡意,最終能損害的,只有你「允許」的部分

當你不對號入座,不去回應惡意,它們就無法影響你。

當然若這份惡意已級損及你的名聲及利益,自然可以回應,但不是以惡制惡,而是講理。

哪怕損及名聲,很多低調的名人,也會選擇不回應,因為他們不想和負能量有半點糾纏。

就像金城武被指投訴空姐,他本人毫無回應,2年後公司才出面幫他澄清無此事。

他只想安靜過生活,隨便別人去說,畢竟他也沒再接工作了,影響不了他太多。

若他還當紅且想賺錢,或許他就會回應了。

反覆咀嚼惡意就是為對方充電

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情緒能量是有限的。

正如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所言:「情緒智商的核心,是學會選擇自己的注意力焦點。」

當你將注意力放在對方的惡意上,無論是生氣、反擊還是試圖解釋,你的能量都已經被對方牽著走了。

這就像手機的電量,若你一直在開啟某個無用的應用程式,那麼很快就會耗盡所有資源。

每一次你回味對方的惡言,都是在允許他們佔用你的能量電池;

每一次你回應惡意,都在用你的能量為他們充電。

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一個人被言語冒犯後若選擇「延遲反應」三十秒以上,負面情緒的強度會下降約40%。

也就是說,強者的冷靜,其實是自我訓練的成果。

不反應不是懦弱,而是自愛。

你會發現很多真正有修養的人,看起來都有點軟弱,但那只是表象。

因為他們總是謙恭有禮不回應惡意,所以看起來好像很懦弱,其實他們只是不想和負能量糾纏而已。

那些遇到惡意就反咬一口的人,多半是修養不足的,但若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很爽快,你也可以選擇這麼做。

有些話不說,是因為說了也沒有用;有些人不爭,是因為不值一提。

不回應,是種智慧,不是示弱。

不要把心房鑰匙給惡人

人們對於重視的人意見,更容易產生行為調整。

你越在意一個不值得的人,他對你的影響力就越大。

這是一種情緒投資錯位。你把本應留給摯友、愛人、夢想的能量,全都灌給了一個不理解你,甚至希望你跌倒的人。

想像你的心像一間房子。若你任由別人的惡意長驅直入,那是你自己沒鎖門,而不是對方太強。

強者知道,要守住自己的心,不讓外界的風雨進來。

因為你回應了,就是把自己家的鑰匙給了對方,讓他進來肆意擾亂你的生活

白櫻結語

當你學會了不對他人的惡意產生自動反應,你其實是在進行一次「心理防火牆」的升級。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意思是:將負面事件轉化成正向資源。

例如,有人批評你做得不好,強者會問:「是不是我還有成長空間?」而非:「他為什麼針對我?」

強者不是永遠佔上位,而是即便身處低谷也不與惡意為伍。

記住:當你回應對方的惡意,就是讓他在你心中安裝一個遙控器;

但當你不回應,你就拔掉了那個開關的電源。

當你不回應了,他給你的負能量就會原路回去。

但有個重點是,若你過度反應,總將他人的善意視為惡意,也會無端製造負能量。

合理地判斷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人總是讓你誤判,那就遠離他吧!去接近不那麼容易引起誤會的人。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