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單純是件好事,但若30歲了還單純到什麼都說,很容易被騙,就不是好事了。
心理學家伊米洛曾經講過:「成年以後還很單純,你並不是被保護得太好了,而是從來沒有被保護過。」
太早懂事的孩子,通常被教會的是服從,而不是如何在這個世界上保護自己。
他們習慣性地壓抑自我,不敢表達真正的需求,更不敢反抗。
他們表現出來的乖巧,其實不是天性溫順,而是因為害怕被懲罰。
這種「懂事」不是成熟,而是一種心智的停滯。
童年太乖,長大不敢做自己。
心理學家說,「懂事」常常是恐懼扭曲出來的表現。
你不敢要求,不敢拒絕,總是怕別人不高興。
那些30歲後還單純的人,其實從小就沒機會真正練習為自己爭取。
不是他們選擇了單純,而是他們從未被允許有選擇。
你所謂的乖巧,其實是被壓抑出來的習慣。
心理學家斯蒂芬妮·胡曾說過:「懂事本質上是一種扭曲的恐懼——我不敢向外界要求什麼,只敢要求自己。」
從小的「聽話」,是你換取安全感的方式。
你怕被罵、怕被討厭,所以選擇忍耐、順從。
久而久之,連你自己也誤以為這就是你的個性。
但其實,那只是長期害怕後養成的保護色。
很多30歲後還對世界毫無防備的人,從小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自主權。
他們並不是選擇單純,而是從未被允許學習如何為自己爭取權利,如何保護自己。
你的乖巧,不是本性,而是自我壓抑
也許你從小就是家裡最「乖」的小孩,是老師眼中最聽話的學生,但你心裡清楚,這不是你的本性,而是環境所逼。
父母經常告訴你:「聽話才是好孩子,別給大人添麻煩。」
所以你從小就習慣性地壓抑自我,不敢哭,怕被說矯情;不敢提要求,怕被嫌麻煩。
你害怕被責備,害怕被忽略,只能用「聽話」來交換一點安全感。
這種從小被塑造的服從模式,會讓你30歲後繼續習慣討好別人,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
看起來你很單純,但實際上,是因為你從來沒有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懂事」讓你的心智停留在童年,無法真正成熟。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情感發展的凍結」。當童年時期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一個人的心智就可能停留在某個階段,無法完整成長。
所以,你30歲後還很容易相信別人,因為你從未真正懂得如何辨別人的心意。
在人際關係中,你總是被動,因為你不知道該怎麼主動爭取自己的利益;在職場上容易被利用,因為你害怕拒絕別人、害怕得罪別人。
你外表上已經成年,但心裡真實的你,或許還停留在童年時的某一刻。
如何打破這種「被動單純」,真正成長?
如果你發現自己30歲後還很單純,總是缺乏對世界的防備,那你可能需要重新建立心理邊界。
首先,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不再害怕被拒絕。
你要勇敢說出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即使被拒絕也不要否定自己,記住,被拒絕是很正常的,這不代表你不重要。
再來,你要學會拒絕別人,不再當個討好型的人。
當你不想做某件事時,就直接說「不」,而不是找理由推脫;不要為了維持關係,一直讓自己委屈,別人越界時,你要勇敢堅持自己的底線。
然後,學著去質疑,不要再盲目信任別人。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說什麼,而要去觀察對方的行動,想想對方做的事對你是否真的好,而不是只想滿足別人的期待。
最後,重新建立屬於你自己的獨立人格。
你可以很溫柔,但不必迎合所有人;你可以保持善良,但不是對誰都毫無防備;你也可以單純,但你必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白櫻結語
單純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你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不能為自己爭取應得的權益,並且能在必要時保護自己。
你依然可以選擇溫柔,但不要因為害怕衝突而變成讓自己委屈的老好人。
你的善良要有自己的邊界,而不是讓人隨意傷害或利用。
真正的成長,不是讓你變冷漠,而是讓你變得更強壯、更有力量。
懂得拒絕、懂得為自己做主,你才能活得像自己!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