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有自信、獨立,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但很多時候,孩子的自卑感,並不是因為家境貧寒,而是成長過程中,父母在一些關鍵事上太吝嗇了!
如果你在這幾個方面對孩子太過「摳門」,他們長大後可能會帶著深深的不安全感和自卑,影響一生。
在「肯定和誇獎」上,要大方
很多孩子的自卑,源於父母在成長過程中,對他們的肯定太少了。
當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時,父母要學會給予真誠的誇獎,而不是一句「這不就是你該做的嗎?」
孩子畫了一幅畫、考了好成績、主動幫忙做家務,哪怕做得不完美,也要肯定他們的努力,而不是只看到缺點。
有些父母總覺得誇孩子會讓他們驕傲,但事實上,長期缺乏肯定的孩子,只會越來越懷疑自己。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研究顯示,父母的正向回饋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讓他們更願意去嘗試和挑戰新事物。
如果你吝嗇誇獎,孩子就容易陷入「我是不是不夠好?」的自我懷疑中,長大後也會缺乏自信。
正確的做法是:
「媽媽看到你這次努力複習了,所以考了好成績,真棒!」(誇努力,而不是只誇結果)
「雖然這次比賽沒有拿第一,但你真的很努力了,我很為你驕傲!」(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價值不取決於結果)
在「陪伴和耐心」上,要大方
如果孩子從小總是被父母忽略,得不到足夠的陪伴,他們長大後容易缺乏安全感,甚至會透過討好別人來獲取關注。
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就算盡到了責任,但真正讓孩子感到安全的,是父母的陪伴。
小時候,如果父母總是忙於工作、滑手機、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就會覺得「我是不重要的」。
長大後,他們可能會變得敏感、自卑,甚至在親密關係中容易依賴別人,希望透過別人來填補童年的缺失感。
正確的做法是:
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哪怕只是一起吃頓飯、聊聊天,也能讓孩子感受到關愛。
當孩子和你說話時,放下手機,認真聽他們說,而不是敷衍了事。
在「尊重孩子的感受」上,要大方
有些父母習慣否定孩子的情緒,認為他們在「無理取鬧」,卻不知道,這樣的忽視可能會讓孩子一生都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受委屈了,不要直接說「這有什麼好哭的?」而是先接納他們的情緒,比如「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來想想怎麼解決。」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時,不要輕易打壓,而是試著傾聽他們的想法。
如果孩子小時候的感受總是被忽略,長大後他們可能會變得不善表達,甚至在職場和人際關係中容易被忽視。
正確的做法是:
「媽媽知道你今天受委屈了,想和我說說嗎?」(先承認孩子的情緒,再引導他們思考)
「你覺得這個決定怎麼樣?可以說說你的想法。」(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
在「給予選擇的自由」上,要大方
孩子從小被剝奪選擇權,長大後容易變得優柔寡斷,甚至在重要時刻不敢做決定。
很多家長總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甚至連孩子穿什麼、吃什麼、學什麼興趣班都要干涉。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凡事都要聽別人的」,缺乏主見,甚至在遇到問題時,總是依賴別人。
正確的做法是:
給孩子適當的選擇權,比如「今天是想吃番茄炒蛋,還是炒土豆絲?」讓他們學會獨立決策。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在合理範圍內,讓他們自己決定興趣愛好,而不是一味逼迫他們學家長喜歡的東西。
在「投資孩子的見識和學習」上,要大方
再富養的孩子,如果眼界狹窄,依然會陷入自卑。
見過更大世界的孩子,不會因為物質上的貧富差距而自卑,而是知道人生有無限可能。
孩子小時候,閱讀、旅行、學習新技能,比買昂貴的玩具更重要。
正確的做法是:
盡可能讓孩子多讀書,開闊視野,讓他們知道世界比眼前更大。
如果經濟允許,可以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哪怕是去附近的博物館、公園,也能讓他們增長見識。
支持孩子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比如繪畫、樂器、運動,而不是總是覺得「這些沒用」。
在「告訴孩子他們值得被愛」上,要大方
孩子最深的自卑,往往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他們從未真正感覺到自己被愛。
有些父母從來不說「我愛你」,也不表達自己的愛,總覺得孩子應該自己能感受到。
但孩子是需要明確的愛和肯定的,他們需要被告訴:不管他們表現如何,他們都是值得被愛的。
正確的做法是:
多對孩子表達愛,比如「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管你考多少分,你都是最棒的。」
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價值,不取決於成績、表現,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
白櫻結語
看過一對父母,總是對子女很嚴苛,他們覺得孩子很皮,要好好管教。
但他們不懂得剛柔並濟,不乖的時候要管,但乖的時候也要誇才是。
白櫻因長期接觸正能量,早就習慣了到處說好話,所以看到他們的孩子有做得好的地方,我總是不吝誇獎。
但我發現孩子聽到誇獎臉色很差,覺得自己也沒做什麼,我對著父母誇他們孩子教得好,他們也很尷尬。
我這才發現,因為他們長期吝於誇讚孩子,所以孩子也很不習慣被誇,就連父母自己也不知如何應對他人的誇獎。
可能嫌他們的孩子,他們還比較知道如何反應。
這是不太正常的現象,每個孩子都應該在肯定中成長,這才是愛的教育。
認識了他們以後,再觀察我自己和毛孩的相處,我發現我隨時都在誇她,一直覺得她很棒!
所以我的孩子也自信健全,她非常有安全感,走到哪都被誇乖又可愛,因為她不會亂吠或躁動。
但到了公園,馬上玩得很野,宜動宜靜,她知道什麼時候該動什麼時候該靜。
從來不會刻意給我添亂,或和我作對,在誇獎上,父母一定要大方點。
不是要你只誇不教,該教的時候也要教,但該誇的時候也一定要誇。
不管有錢沒錢,在這些方面一定要對孩子大方——肯定、陪伴、尊重、自由、見識、愛。
真正的自信,不是穿名牌、用好東西,而是從小被父母珍視,被愛、被接納。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他們才能真正擁有抵禦生活風雨的力量。
你願意在這些方面,對孩子大方嗎?
從今天開始,給孩子更多的愛與尊重,讓他們成長為真正自信的人!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