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有些人總覺得,即使父母不喜歡自己,對自己的孩子應該會不一樣吧?

所以,他們抱著期待,把孩子送到父母或公婆身邊,希望能夠彌補過去的遺憾,

但現實往往是——雞飛狗跳,心冷心寒,最後後悔不已。

如果你不是父母偏愛的那個孩子,請務必記住:你的孩子,父母大概率也不會偏愛。

哪怕你再苦再累,都不要指望他們能真心疼愛你的孩子,否則難過的只會是孩子和你自己。

可能會有例外,但是不多。


1. 你不是被偏愛的孩子,千萬別把孩子往父母身邊送!

你是不是曾經抱著這樣的想法:

「雖然他們對我不好,但孩子是他們的孫子,應該會喜歡吧?」

「也許他們只是對我嚴厲,對下一代應該會更寵愛吧?」

「看他們對兄弟姐妹的孩子這麼好,應該也會善待我的孩子吧?」

但現實是——這些想法,往往只是你的單方面幻想。

🔍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在情感選擇上,會無意識地延續自己過去的偏見。

如果父母曾經偏心,那麼這種偏心會延續到你的孩子身上。

他們偏愛的孩子生的孫子,再調皮也是「活潑聰明」;

而你生的孩子,一旦稍微吵鬧,就會被說成「不懂事、不聽話」。

他們給兄弟姐妹的孩子最好的零食、最好的玩具,卻對你的孩子斤斤計較。

這種冷漠和區別對待,孩子能感覺不到嗎?

當你的孩子一次次被冷落、一次次被批評,

他內心的自尊和安全感,正在一點點被摧毀。


2. 「孩子是無辜的」,但偏心的老人不會這麼想

很多人會說:「老人就算不喜歡我,但孩子是無辜的,怎麼會不喜歡呢?」

事實上,在有些父母眼裡,這個「無辜的孩子」,只是你的一個延伸。

他們看不上你,就會看不上你的孩子。

他們嫌棄你的性格,就會嫌棄你的孩子的行為。

他們覺得你無能,也會覺得你的孩子「不行」。

甚至,他們還會對你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你怎麼跟你媽/爸一樣沒出息!」

「你這點毛病,真是遺傳了你媽/爸!」

「你看你哥哥/姐姐家的孩子多乖,你怎麼這麼難帶?」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如果長期被親近的長輩貶低,

會影響他對自我的評價,甚至會導致成年後的自卑、焦慮和不信任感。

如果你的孩子從小生活在這種「被貶低、被冷落」的環境裡,長大後很可能會變成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討好型人格的人。


3. 千萬別以為「孩子小,感覺不到這些」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還小,不會懂這些。」

但事實是,孩子的感受力比你想像的要敏感得多!

當他看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堂兄弟姐妹親切有加,對自己卻冷淡疏遠,他能感覺得到。

當他想要撒嬌,卻被呵斥「別鬧」,而別的孩子卻被抱在懷裡時,他能感覺得到。

當他犯錯時被嚴厲指責,而別的孩子卻能被溫柔安慰時,他能感覺得到。

這些看似無形的偏見,會一點點積累,最終讓孩子形成一種潛意識的「自我否定」。

等到他長大後,可能會變得膽怯、不自信,甚至習慣性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父母的一句「孩子小,沒關係」,把他送到了錯的環境裡。


4. 你的孩子,不需要一個充滿偏見的環境

如果你的父母或公婆,從來沒有真正愛過你,

那麼,請不要再讓你的孩子,重蹈你的覆轍。

與其讓孩子在這種「被忽視、被貶低」的環境中成長,不如自己咬牙帶大他。

哪怕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知道,他是值得被愛的。

如果實在無法獨自撫養,也請選擇托兒所、保姆,而不是將孩子送去一個充滿偏見的家裡。

你的孩子,不需要一個「有血緣但無愛」的環境。

他需要的,是一個真正能夠接納他、給予他安全感的成長空間。

除非你很確定父母善待你的孩子,不會像對你那樣對他們,或是父母晚年性格有很大的改變。


白櫻結語

許多人一輩子都在期待,期待父母有一天能改變,期待他們能對自己、對孩子好一點。

但現實是,偏心,不會因為下一代的到來而改變。

不要用孩子去試探父母的偏愛,因為結果往往是失望。

不要讓孩子承受你曾經承受過的冷落與不公,讓他幼小的心靈蒙塵。

不要再去期待父母的公平與補償,而是自己成為那個真正愛孩子的人。

如果你曾經受過偏心的苦,那麼,請讓你的孩子成長在一個充滿愛與安全感的環境裡。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的父母或公婆是否對孩子態度不同?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一起探討這個現象!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