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多人習慣「過度分析」對方。
對方今天回訊息慢了,就開始猜測是不是對自己沒興趣;
朋友聚會時沒怎麼說話,就開始懷疑是不是在暗示什麼;
上司的語氣稍微嚴肅了點,就開始焦慮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但事實上,大多數時候,別人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有深意」,而你自己的內耗,才是真正讓關係變得疲憊的原因。
真正高段位的社交方式,是「不分析對方」,而是專注於當下的互動,讓關係保持自然流動。
過度分析,只會讓自己陷入內耗
在社交中,過度分析的本質,來自於對「控制感」的渴望。
我們希望知道別人怎麼想,這樣才能確保自己不會說錯話、做錯事,從而讓關係變得順利。
但問題是——人心是變化的,情緒是流動的,沒有哪一個表情、哪一句話能代表全部。
朋友不回訊息,可能只是剛好在忙,而不是對你冷淡;
同事開會時沒笑,可能是因為昨晚沒睡好,而不是對你有意見;
伴侶語氣有點冷淡,可能是因為心情不好,而不是你做錯了什麼。
當你開始習慣過度分析對方的行為,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焦慮,開始揣測、驗證、猜疑,很有可能做出錯誤結論,反而破壞關係。
而這種內耗,只會讓你在關係中變得疲憊,甚至讓對方感到壓力,逐漸產生距離感。
高情商的人,懂得「不分析」,只關注當下的相處感受
真正擅長社交的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猜測對方的想法上,而是更關注「當下的互動」是否舒服自然。
如果對方今天話少,他們不會馬上解讀成冷漠,而是順其自然地給對方空間。
如果朋友回訊息慢,他們不會過度焦慮,而是專注於自己的事情,等有機會再聊。
如果對方偶爾表現不如預期,他們不會急著對號入座,而是理解每個人都有情緒波動的時候。
不分析,並不代表不在乎,而是選擇用更輕鬆的方式去經營關係。
當你不再執著於解讀對方,而是享受當下的相處,反而會讓關係變得更輕鬆、更自然。
很多時候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分析揣測太多,反而無端生事。
學會「不分析」,才能真正自在
社交不是一場心理攻防,而是一場情感流動的過程。
當你放下「分析對方」的習慣,你會發現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更輕鬆、更自在,內心的焦慮也會減少許多。
最重要的是,你再怎麼分析也猜不準,還不如讓自己輕鬆一點。
感覺到惡意就遠離,感覺友善就多相處一點,只專注當下感受,而不是費勁去猜別人在想什麼。
你自己想什麼,遠比對方想什麼更重要。
你的心態和想法,會影響對方的反應和決定。
你才是關鍵,從來不是對方。
我家寶貝長得很可愛,最近和閨蜜小孩見面,她非常愛我家寶寶,總會想親近她。
但她從來沒和狗相處過,所以不知如何抱狗,我教她先坐著抱,這樣會較安全。
可孩子太喜歡我寶了,總想站著抱,一直找機會偷抱,我不忍阻止她。
但有一次看到她抱的重心太後,我寶向前傾,差點就掉下來,我心想這可不行!
這是很嚴重的事,不能再因心軟而姑息,我很認真地跟她說不可以,但我發現她還是沒聽進去,只好和閨蜜說一下。
孩子怕媽媽,之後就完全不敢碰了,但還是如常地和我互動。
如果她是個負面的孩子,心存芥蒂,怪我告狀,不檢討自己。
那我就是個壞阿姨了,她會很討厭我。
或是她猜想我會討厭她,便緊張地向我道歉,之後小心地和我相處,這兩個方向都不對了。
她選擇忘了負面的事,遵守規則,所以仍然和我相處融洽,也可以一直和我寶接觸,這是最好的結果。
我看出了這孩子內心十分強大,她懂得自我調適,我便想許多大人都做不到這點。
和這主題有關,和你分享。
你有過因為過度分析而內耗的經歷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