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在心理學裡,焦慮是一種「預支未來」的情緒,它讓你在事情還沒發生前,就開始驚慌、擔憂、腦補最壞結果。

特別容易焦慮的人,都在生活裡,養成了一些不太健康的習慣,這些習慣不只加重了他們的焦慮,也讓他們的內心,永遠無法真正安定下來。

1. 過度關注未來,腦補太多負面劇本

容易焦慮的人,腦袋就像一座無休止的「災難演練場」,不管大事小事,他們總是忍不住先想最壞的可能。

還沒開會,就擔心被主管刁難;手機響了,立刻聯想到是不是壞消息;孩子稍微咳嗽,就腦補一連串可怕的狀況。

這種思維模式,心理學上叫做災難化思考,它就像一個永不休止的內建劇本,時時刻刻把最黑暗的情節搬到你面前

一旦焦慮上身,你的理智就會被情緒牽著走,最後連正常的判斷力都失去了。

2. 追求控制感,凡事一定要有答案

焦慮的人,內心深處其實非常害怕不確定感,他們對未知充滿恐懼,所以拼命想掌握一切。

天氣預報要查五次,旅行前行程計畫要精準到每分鐘,連簡單的家庭聚餐,也要不斷確認幾點誰來誰不來。

這種對「掌控感」的執著,表面看起來是細心,其實是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他們需要藉由控制細節,來麻痺自己的恐懼,但越想控制,越發現這世界充滿變數,結果焦慮感反而越來越重。

凡事追根究底,沒有答案絕不罷休,讓大家都很累。

3. 習慣過度討好,不懂拒絕

焦慮的人,普遍都有取悅型人格,只要別人一皺眉、一沉默,他們就開始心慌,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為了避免衝突,他們總是習慣壓抑自己的需求,一味地迎合,甚至把自己逼到筋疲力盡

但真正健康的關係,不是靠「討好」換來的,而是雙向的尊重與理解。

長期壓抑自己,只會讓焦慮像堆積的水壓,最後一定會找出口反撲,變成莫名的頭痛、失眠。

4. 容易被他人情緒影響

容易焦慮的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過度敏感別人的情緒波動

朋友少回一句話,他們就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惹到人;同事今天比較冷淡,他們就想是不是自己昨天說錯話。

他們把別人的情緒,全都攬到自己身上,拼命找原因,結果活得比誰都辛苦。

這種心理學上叫做情緒外掛過度共感,不只累死自己,也會讓你慢慢失去自我界線,活成一個永遠靠別人的反應來決定情緒的人。

5. 睡前反覆回放,過去的事永遠翻不完

焦慮的人,特別擅長在夜裡挖出過去的舊帳。今天哪句話講得不夠好、昨天是不是得罪誰了、上週那場會議如果換個說法會不會更順利……他們的大腦,就像一台失控的錄影機,不斷倒帶、回放、反覆檢討。

這種過度反思,看似是自我提醒,但其實是一種內在焦慮無處宣洩的惡性循環

當你活在對過去的懊悔和對未來的擔心裡,你就無法感受到當下的幸福。

白櫻結語

焦慮的本質,不是事情本身多可怕,而是你的思維和習慣,把簡單的事,放進了複雜的濾鏡裡。

生活裡真正能毀掉你的,從來不是壞事的發生,而是你對壞事的無限腦補與內耗。

當你學會不再控制一切,允許世界有變數;當你學會不再過度討好,允許別人對你有期待落差;

當你學會不再重複檢討過去,而是專注於當下,那麼焦慮,自然就會慢慢鬆手。

有個朋友總是很執著,一旦 他決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無論別人怎麼說都不動搖。

這種個性放在對的事上很好,但若放在不必要的事上,就會讓自己很苦惱。

比如他決定要去吃一間餐廳,就會一直查資料,且希望所有家人都參與,若有人不想去,他不會尊重對方,而會一直魯他。

最後想去不想去的人都必須去,他才會覺得有安心,這就是過於追求控制感。

真正健康的人生,不是沒有焦慮,而是你終於知道,怎麼和它和平共處

本文重點

容易焦慮的人,習慣腦補負面劇本,災難化思考

他們強迫掌控每個細節,來逃避內心的不安

他們習慣過度討好,不敢拒絕,內耗極深

他們過於敏感他人情緒,隨時外掛感受,活得疲憊不堪

睡前反覆檢討,過去的事翻來覆去,無法真正放下

焦慮的出口,不是控制更多,而是學會放過自己,給自己一點寬容與彈性,讓生活帶點自由流動的美感。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