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為舉止和自信心
Shlomo Hareli 和 B. Weiner 在2000年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成功的歸因會影響對他人的高貴感知。
當人們將成功歸因於內在穩定的特質(如智慧或魅力),而非外在環境時,這些人通常表現出更強的自信心,並透過穩重和專業的行為舉止展現出高貴感。
另一些人只因賺到錢,便覺自己高人一等,反而沒有高貴的氣質。
白櫻有個朋友,她十分缺錢,但一直用心成長,所以內心富足,不去貪人便宜也善於關心他人。
我的狀況比她好,但她也不會嫉妒嘲諷,在我面前也不覺矮我一截,自有貴氣,令我十分佩服。
2. 謙遜與適度表現
J. Berg 和 W. Stephan 在1981年的研究表明,謙遜的行為與高貴形象密切相關。
當個人在公開場合展現適度的自我克制,而非過於炫耀或張揚時,他們會被認為更加優雅和值得尊重,這種謙遜與自我形象的管理息息相關。
比如說大家公認很有貴族氣質的費翔,他就是這樣的人,說話總是謙和有禮,十分優雅。
3. 優雅的外在與內在表現
Ko Hyunzin 在2005年的研究發現,優雅的外在通常透過穿著和舉止來表現,而內在的沉穩與自信則進一步提升這種高貴感。
無論服飾是否昂貴,整潔、和諧的穿著搭配良好的禮儀和表達方式,能讓人看起來更高貴。
如果總穿著破舊或不合時宜的怪異服裝,便會看起來較為廉價。
總是惶恐不安或盛氣凌人,也會減少貴氣。
真正的貴氣是沉穩自持,而非霸氣壓人。
4. 道德價值與文化背景
G. Kuzembayeva 和 A. Zhumakhanova 等人在2019年的跨文化研究中指出,高貴並非僅僅是地位的象徵,更是道德價值的體現。
那些展現誠實、尊重、自律等道德特質的人,無論背景如何,都能散發出令人欽佩的高貴氣質。
5. 社交魅力與同理心
Tao Tan 在2019年的研究表明,具有高社交能力和同理心的人更容易展現高貴感。
他們通過理解他人、表現出良好的情感控制與對他人的尊重,塑造出一種既親切又高尚的形象。
白櫻結語
高貴感與出身無關,而與個人的內在品格、外在行為、自信、謙遜以及人際關係中的細節表現息息相關。
剛好白櫻近期在重看千年前的小說《源氏物語》,它是第一本長篇小說,作者正是在宮廷服務的紫式部。
她詳細地描寫了貴族的生活和處世方式,可以看到其中有身份且有教養的人,行事前多會多番考慮,會否造成他人困擾?
對於看不慣的人,也不會出言嘲諷或駁斥,總是優雅自若。
他們學識豐富,愛好優雅,時不時就會吟詩作對,是生活得比較拘謹些,但看起來高貴的人,多是對自己有要求的。
如果站姿隨意駝背三七步,看起來就很難高貴了,連以氣質著稱的赫本,在演《窈窕淑女》時,行止粗俗,看起來也是氣質全無。
可見氣質是靠自己培養的,她在《羅馬假期》中演公主時,就很有貴氣。
如果想要擁有高貴的氣質,就要從自身著手,朝這些方向改變,你給人的感覺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