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為什麼對方總是不聽你的話,叫他別做什麼,他偏去做?
我們自己也常會如此,明知不該做,卻有種無法抗拒的衝動想去做。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紅色按鈕效應」,越是被告誡不要做的事情,越是吸引我們去嘗試,這是一種人性。
但有自控力的人,總是會過得更好,要如何破解這人性呢?跟白櫻一起深入了解「紅色按鈕效應」。
何謂「紅色按鈕效應」?
「紅色按鈕效應」這個名詞來自於一個假設性的情境——想像你坐在一個完全理想的房間裡,你擁有所有你想要的東西,但房間中有一顆鮮紅的按鈕,上面寫著:「不要按」。
這時候,你的內心會有什麼變化?多數人可能一開始都能克制自己,保持理智,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按下那顆按鈕的念頭會變得越來越強烈——
即使知道按下去可能沒有任何好處,甚至還有可能帶來不好的後果。
這其實揭示了一個人性中的深層需求:我們對掌控感和選擇權的渴望。
當被限制選擇的自由時,反而會讓人們更想要去突破那道限制。
這就是「反彈效應」,也就是人性中的逆反心理。
我們不喜歡被控制,不喜歡被束縛,因此當被告知「不要」時,我們的內心深處就有種想要偏偏去做的傾向。
以下是幾個生活場景中,常見被「紅色按鈕效應」影響的情況,助你破解迷思。
1.飲食中的紅色按鈕
再來看看飲食控制的例子,有些人在試圖控制飲食時,越是告訴自己「不能吃這個,不能碰那個」,
最後卻發現自己對那些被禁止的食物愈發渴望,這是紅色按鈕效應在飲食中的一種典型表現。
當「不要吃」成為一個明確的命令,腦海中的那個紅色按鈕就會亮起,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你不僅吃了,還吃得更多。這
是人性中很難避免的盲點,但了解這一點,能幫助我們在面對這種衝動時,更加理解自己的行為,而不是陷入無謂的自責。
所以才會有人說,放下才會得到,你不要去限制自己吃什麼,只是想著健康的身體和曼妙的身材。
想著吃健康食物有多好,反而更容易成功。
2. 社交媒體上的紅色按鈕
社交媒體是紅色按鈕效應的最佳例證,試想一下,當你在網路上看到某些文章,標題上寫著「請勿點擊」或者「禁止分享」,這些詞是不是更激起我們的好奇心?
同時心裡也會想「你憑什麼管我?」「我就要點」,反而會點進去看。
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打開那些被禁點的內容,甚至還會有更多的討論與分享。
當然現在的社交平台已經將這類字眼封鎖,正因為這招有欺騙性,所以才會被禁,可見它是有用的。
點擊之後往往發現內容並無實質價值,甚至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但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到人性,愈叫他不要做,他愈要做。
3. 日常生活中的紅色按鈕
「紅色按鈕效應」也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控制個人習慣方面。
當一個人試圖改變某些習慣,比如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結果常常事與願違,反而越控制越失控。
這是因為我們對於自由的追求遠勝於對約束的接受,越想控制,那份內心的抗拒會更加強烈,讓我們更想要違背那些對自己的限制。
例如,一個人決心減少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甚至設定了明確的目標,但最終卻發現自己更頻繁地查看手機。
這並不是因為自制力不足,而是因為內心深處那種想要掌控自由的本能,在這樣的限制中被放大了。
所以爸媽越叫孩子不要去做某事,他就會越想做也是這個道理。
如何應對「紅色按鈕效應」?
- 覺察和正念: 你可以透過「覺察」來提醒自己「這只是我想要去做被禁之事的本能」。當你意識到自己受到「紅色按鈕效應」的吸引時,嘗試深呼吸,給自己幾秒鐘去重新思考行動的後果。透過這些短暫的停頓,你能夠與自己的衝動保持距離,並且更清楚地看見事情的全貌。
- 設立清晰的目標和價值觀: 當我們對於目標和價值觀有很強烈的認同感時,內心的欲望自然會被壓下去。當「紅色按鈕」出現時,可以回想你真正想要達到的長期目標和價值。問問自己:「這個衝動對我來說,是不是符合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如此一來,你會更容易保持冷靜和理性。
- 運用代替行為: 當你被「紅色按鈕效應」吸引時,試著轉移注意力到其他有益的行為上。例如說,當你想做一件被禁止的事情時,找一些能讓你分心的活動來替代,像是聽音樂、走走路、運動等等。這些代替行為能讓你的心不再糾結於那個「按鈕」。
白櫻結語
面對這樣的人性,轉念就很重要了,可以看到白櫻給的幾個應對策略都是在轉念。
提醒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是結果導向思維,認清自己要的是什麼,再看看行為是否符合,就知道怎麼做了。
或是轉移注意力,當你想吃洋芋片時,就去吃點蘋果,做些其他事分散自己對被禁之事的注意力。
最好的策略還是不要禁!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
讓自己打從心底不想吃,才是上策,自然而然地走對的路。
你可專注去想對的事,好的成果,想著你要的一切,而不是不要的,會更容易達成目標。
這就是「紅色按鈕效應」的破解之法,若是對他人運用時,便是一直講你想要他做的事,而非不要的。
比如說看到對方做了好事,就大加肯定,做了你不喜歡的事,便當沒看到,不要去強化它的能量。
什麼可忽視什麼不可,就交由你自己決定。
通常我們抱怨的事,都存在已久,既然你抱怨了那麼久,他都沒改,又何必再提?
你若仔細問他,他可能甚至都不知道你在氣什麼,因為一聽到否定詞,對方可能就封閉耳朵不去接收了。
但人是喜歡被肯定的,所以不如多給他誇獎,讓他知道你喜歡什麼。
如果對方完全沒有可以被你肯定的行為,那這人你早點離開更好。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文章」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