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看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白櫻會提供有關時事新聞、吸引力法則、依戀理論、兩性關係、人際關係和自我成長相關文章,從各方面提昇你的心態和能力,讓你獲得更多正能量!進而改命,過上更好的生活,想要持續成長,請關注本頁面下方或側邊欄所附的粉絲專頁
「舒適區」這個概念常被拿來討論,尤其是在鼓勵成長和改變的時候,很多人會建議要跳出舒適區去追求更高的成就。
其實人生最好的選擇,不見得一定要跳出「舒適區」,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區」。
「成長區」是介於舒適區和過度挑戰的「恐慌區」之間,它是我們能感覺到做起事來有些困難,但又不至於無法應對的範圍。
在成長區,我們能夠在穩定中取得進步,也能夠享受面對新事物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換句話說,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一頭栽入陌生的領域或冒著極大的風險才能變得更好,
最重要的是在穩固的基礎上,逐漸地擴展視野,享受生活中的小成長與小突破。
這樣的選擇,才是最符合人性和長遠幸福的成長之路。
與其一味地要求自己或他人「跳出舒適區」,不如思考如何能在自己感到安心的基礎上,找到些許的突破,讓成長變得自然又愉快。
人生最好的選擇,不是遠離舒適,而是找到那個既舒適又能激發潛能的平衡點。
說人生最好的選擇不是跳出「舒適區」,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舒適區並非完全負面
「舒適區」這個詞彙常被解讀為一種消極的存在,似乎只會讓人變得懶散、停滯不前,但其實不然。
舒適區猶如我們的避風港,提供安全、穩定和掌控感。
舒適區的存在,其實就像是一種保護罩,它讓我們感受到安全、安定,甚至是一種對自己有掌控感的狀態。
我們在舒適區內,會感覺很安全且輕鬆,並且從事著自己最擅長的事。
在這裡,我們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做些讓自己能輕鬆辦到的事。
在這樣的狀態下,緩慢地成長,對個體而言會是更好的途徑。
如果我們一味強求自己離開這個狀態,會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反而讓自己感到疲憊不堪。
2. 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區
成長的最佳狀態,不是在恐慌中尋找未知的道路,或是在忙亂中追求高難度目標,
而是找到一個適中的「成長區」,那塊介於舒適區與恐慌區之間的區域。
成長區讓我們感受到一點點的困難,但不至於失去控制感,
這樣的環境既不會帶來過度的焦慮,也能夠讓我們接觸到新事物。
從熟悉的地方出發,逐漸擴大自己的舒適圈,讓成長變得自然且愉快。
3. 深耕自己的長板,才是達成卓越的關鍵
成功不一定是全力補足自己的弱項,這會忽略了我們自身的優勢。
有智慧的人明白,真正的卓越在於把「長板」發揮到極致,而非一味追求全面的平庸。
與其費力彌補自己的不足,不如把時間與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地方,
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而那長板往往就在你的舒適區中,讓人失敗的不是舒適區,而是止步不前。
4. 找到自己的節奏,平衡成長與幸福
最適合我們的人生道路,不是別人強加的高目標,而是我們自己心中燃燒的熱情與夢想。
做你真正喜歡的事,你會十分積極忘我。
每個人的步調不同,追求的目標也不同,跳出舒適區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最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走得慢也沒關係,有在進步就好。
這樣的步調一方面會持續往上走,另一方面也不會過得太過有壓力。
白櫻結語
走得慢比不走或跌倒更好,怕困難就不走了,人生也就沒有改變的可能。
急於求成而跌倒,說不定會比原本更糟,還會對自己失去信心。
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成長區更重要,時時為自己加上一點難度。
盡量不要退步,還要在長板上更進一步,對你更好。
當我們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長板中,我們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卓越。
與其一味追求那些自己不擅長的事物,不如在自己的專長上持續精進。
舒適區也有舒適區的好,只要別躺平,人生就會前進,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