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看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白櫻會提供有關時事新聞、吸引力法則、依戀理論、兩性關係、人際關係和自我成長相關文章,從各方面提昇你的心態和能力,讓你獲得更多正能量!進而改命,過上更好的生活,想要持續成長,請關注本頁面下方或側邊欄所附的粉絲專頁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懂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會讓別人受苦,進而避免,並且多做會讓他人得益的事,這樣的行為就是在積累陰德。

行善不僅能改變我們的面相,也會影響我們的命運,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變得更加順利與圓滿。

面相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外在投射,折射出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人積了陰德以後,面相也會變。

當我們努力行善積德,內心充滿慈悲與詳和,這樣的能量會表現在面相上。

我們的面相會變得更加柔和、明亮,人生路上,你做的每件事都不會白費,無論善與惡。

每一次的善行,無論大小,都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痕跡,影響著我們的命運和未來。

看完本文,希望能更加強你行善的決定,跟白櫻一起養出好面相吧!

 

何謂陰德?

陰德的累積不必從轟轟烈烈的善行開始,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陰德,指的是默默無聞地行善,無論大小,不為名聲,只為內心的善良與慈悲。

像是幫助有困難的人,對周遭的人表現出關懷,或者主動參與公益活動。

看似平凡的小舉動,卻能在不知不覺中為我們累積陰德。

一切是出自於真誠,而非為了獲取他人的認可或追求名利。

持之以恆地行善,無論面對多負面的事,我們都應該保持善良的心。

這樣,才能夠真正積累起深厚的陰德,你的人生會更加幸運順遂。

 

長期累積陰德的人,面相會有什麼變化?

長期積累陰德的人,常常顯得面容祥和,氣質出眾,在許多真正的得道高僧身上都可看見,如星雲法師。

這些人無論年齡多大,都有張好看的臉,臉上總有慈祥和藹的神色。

相反,常懷惡念、做壞事的人,往往面相會變得陰沉、狀態不佳。

這些人即使外貌俊美,但眼神中常流露出一種冷酷與狡詐的神情,令人感到不安。

面相的變化,實際上源於內心世界的轉變。

當一個人充滿善念與智慧時,他的氣質自然而然會變得和善柔和,眼神中透著光彩。

積陰德的人,往往眼神不會左右飄移,眼眸深處顯得穩重而有內涵。

這種由內而外的美,是任何外在的化妝或整形都無法模仿出來的。

白櫻看過一個很狡詐的人,總是騙取身邊人的利益。

你跟他說話時,他的眼珠就是一直在轉動的,左飄右移,你若看到這樣的人,一定要小心。

眼睛一直轉,是因為他在說謊,心中一直盤算要如何騙你,這樣的人多心術不正。

一個人心靈美好,面相會隨之柔和、親切。

而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即便容貌天生精緻,隨著時間推移,面部也會浮現出令人望而生畏的痕跡。

這些表情的變化,是由內心長期的計較、算計、怨念所引發的結果。

 

白櫻結語

一個真誠善良的人,往往無需過多言語,便能讓人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他們光站在那,就會讓人感覺很好,想和他親近,這也就是磁場。

長期累積善行,這種特質自然會吸引更多的好運,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生活中,都能夠迎來更加順遂的發展。

行善積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的堅持。

許多人在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時,會覺得自己的善行未得到應有的回報,但其實福報是在無形中慢慢累積。

沒有立即看到回報,可能是因為它還在抵消你過去的負面業力。

這不用心急,只要往好的方向走,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積累陰德,也不是為了改變面相,還是得到什麼好處,這都是額外獎厲,主要是為了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圓滿與和諧。

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看過一個女人,長期幫助流浪動物,但她的面相卻越來越差,兩眼中散發的都是怨念,總是皺著眉。

說出口的都是抱怨和惡語,她最喜歡說「我幫了那麼多動物,應該會中大獎吧?」

其實仔細分析她的行為,她看到剛出生的小貓會選擇不救,因為覺得照顧起來很麻煩。

日常中總是和他人計較,希望別人幫忙出錢,因為她在做善事,所以大家都該資助她,常常暗示身邊人出錢。

如果一邊行善,又一邊為惡,是不會有好報的,因為這善行並非發自純粹的善心。

就像很多人善良付出,總為他人著想,但對方卻辜負了他,還惡待他。

這時他若生起怨念,那之前的善也就抵消了,他可以不再付出,但不該心生怨念。

因為我們本無權要求他人回報,這會是對自己更好的心態,否則辛苦難受的也只有自己,對方只會覺得不屑,送你一句「是你自己要給的」「是你自己要做的」

這樣真的很傻,原本算是個好人,卻因為計較與惡念無意中做了小惡。

小惡累積多了,也足以毀壞人生,不可不慎。

 

本文重點

行善會影響我們的面相和命運,反映出內心的變化。

積累陰德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行動,而是從日常小事做起。

長期積累陰德的人通常面容祥和,氣質出眾,而心存惡念的人則面相逐漸顯露負面特征。

行善應以純粹的善心為初衷,而非為了回報或利益,這樣才能真正積累福報。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