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看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白櫻會提供有關時事新聞、吸引力法則、依戀理論、兩性關係、人際關係和自我成長相關文章,從各方面提昇你的心態和能力,讓你獲得更多正能量!進而改命,過上更好的生活
有的人社交技巧很好,喜歡交際,所以朋友如雲,總在聚餐。
有的人卻過得很安靜,總是獨來獨往,不想交朋友,也不會主動聯絡他人。
他們為什麼會過上這樣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又會帶給他什麼好處呢?跟白櫻一起來看看:
1、隨著年齡增長,越發喜愛獨處
隨著年歲漸長,他似乎對維繫人際關係越來越缺乏興趣。
line上保持聯絡的人逐漸減少,生活中與朋友見面的次數也日漸稀少。
許多時候,寧願獨自一人待著,也不想主動聯絡誰,甚至當他人來找時,心中也會感到一絲排斥。
獨來獨往,不與人交友,也不聯絡他人,這樣的生活狀態正常嗎?
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變得如此,一方面是骨子裡熱愛清靜,另一方面是經歷了種種,使得他越 發沉默。
2、不喜歡被打擾
每個人的性格各異,追求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同。
有的人喜歡熱鬧,熱衷於社交,幾乎每天都要與親朋好友見面,做事也習慣與他人共同進行。
但也有一種人,最不喜歡的就是與他人交往,對於交朋友這件事,幾乎毫無熱情。
一般來說,這類人很少主動接觸他人,不會與人套近乎。
當他人主動接近時,他會感到不適,覺得原本清靜的生活被打擾。
有這種想法,其實很正常。
現代人本就忙碌,一天下來,確實沒有精力再去應付他人。
寧願做個看起來冷漠的人,也不願將無關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絕不讓他人消耗自己。
當然,這樣做的代價是,當你有事情需要幫助時,可能找不到人,
但既然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也就坦然接受。
即使事事靠自己,也不去巴結討好誰,這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
3、沒有傾訴的念頭
人經歷得越多,往往會變得越沉默。
到後來,再多的心事,或再困難的遭遇,都不會主動向任何人傾訴。
一方面,是真的不想打擾他人,不想因自己的不如意,攪亂別人的心情,讓他人為自己擔心。
另一方面,是清楚地知道有些人對自己並無真心,或許自己向對方傾訴了,別人會在背後笑話議論。
開心的事情,自己知道就好;難過的事情,也會自己消化。
這樣的狀態持續久了,在感情上,便不再依賴任何人。
漸漸地,與他人越來越沒有話可說,甚至對最親近的人,也不太願意聯絡。
他排解情緒的方式,變成了一個人出門散步,或是獨自去用餐。他人已經變得毫不重要。
當他憑藉自己度過幾個難關後,便會具備一種新的,自我取悅的能力。
4、享受一個人的清歡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便會學會滋養自己。
在什麼樣的狀態裡最舒適,你的感受和情緒會告訴你。
選擇獨來獨往,說明他的世界並不需要太多人,他不喜歡與他人同行,受到他人干擾,既然如此,就不必勉強自己。
其實說到底,人生在世,能把自己經營好,就已經很不錯了。
管好自己的事,少操心別人的事,簡單安靜的日子,才是最好的。
閒暇時,多陪陪家人,將自己最愛的人呵護好,至於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看淡是對的。
5、強者獨行
提到獨來獨往,許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合群」。
但莊子曾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所以,無論是獨來獨往也好,「不合群」也罷,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其實是強者的行為方式。
觀察身邊的人你會發現,越是弱小的人,越喜歡與他人湊在一起。
反而那些內心和實力真正強大的人,總是喜歡獨來獨往。
6、放棄無效社交
以下這個場景很常見:你參加一個聚會,與一群陌生人寒暄問候,全程笑臉相迎,互相說著客套話、留電話號碼,但三天後卻記不起對方是誰……將這種低品質的社交稱為「無效社交」再合適不過了。
他們看似朋友遍天下,好友數以千計,但心裡苦悶時卻找不到一個人傾訴。
他們看似人脈廣泛,認識各種大人物,需要幫助時卻無人肯伸出援手。
正如某位哲人所說:「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非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
強大的人深諳此道,所以早已放棄「無效社交」。
許多成功人士都選擇遠離無謂的應酬,將時間用於提升自己。
很多人害怕「不合群」,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為了合群而合群,奔波於一場又一場的熱鬧與繁華。
而強大的人明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這個世界很公平,你的能力有多強,人脈就有多廣。
與其沉迷於無用的社交,幻想別人拉你一把,不如學會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
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會更大。
7、活出真我
獨來獨往,並非桀驁不馴,更非狂妄自大,而是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始終保持一份清醒,
傾聽內心的聲音,遵從自己的選擇。
對一般人來說,不必刻意合群,也不必為了顯得與眾不同而刻意不合群。
正確的做法是,能合群則合,不能合群則散,既不隨波逐流,也不自命不凡。
獨來獨往,只是人生的一種表現形式,與性格無關。與其合群一起庸俗,不如獨處選擇孤獨。
白櫻結語
害怕被群體排斥、孤立,是弱者常有的生存憂慮,弱者無法面對被群體排斥帶來的風險。
在遠古的狩獵時代,我們的祖先面臨嚴酷的生存考驗,大自然中毒蛇猛獸橫行,
沒有群體保護,個人單打獨行,很容易遇到危險。
於是越弱的人,越要努力抱團合群,這是祖先傳下來的生存方式。
放到現代,越弱小的人,越害怕被群體所拋棄。
如果想衡量一個人的內心有多強大,就看他能否獨自一人。
與他人在一起,你總處於社會狀態;只有在獨處時,才能真正發現自己,認清自己,回歸真實的自我。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往往取決於獨處時的品質。
如果在獨處時,只是聽歌、玩遊戲,而不做任何有意義的事,那麼這樣的獨處就毫無意義。
真正有意義的獨處,應該是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和充實自己,認真思考,回顧走過的路,汲取經驗教訓。
真正讓你強大的是,在獨自思考和學習中的積累和進步。
你可能會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越來越喜歡獨處,不再熱衷於社交,不再追求熱鬧。
這並非異常,而是內心成熟的表現。
或許你已經厭倦了無效的社交,覺得那些應酬只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
那就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讀一本書,寫一段文字,或是靜靜地思考。
或許有人會說你「不合群」,但那又如何?
當你能夠坦然面對自己,選擇自己更喜歡的生活方式,無懼他人的眼光,你便找到了自由和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