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跟白櫻一起成長」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想要養出更加傑出的孩子,就要懂得運用餓鼠效應,過份寵愛,只是讓孩子無法成長。
微餓的生活狀態,對他們來說才是更好的,這當然不是要你在食物上去餓他們,而是心理和環境上的餓。
跟白櫻一起來了解餓鼠效應對教育有什麼影響,又要怎麼做才能養出有自信的孩子?
何謂餓鼠效應?
餓鼠效應首先反映在生物的生理變化上。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克萊夫·麥凱曾進行實驗,觀察到饑餓狀態下的老鼠會展現出對食物高度敏感和迅速反應的特性。
這種生理反應不僅涉及食欲的增強,還包括新陳代謝的調節,特別是胃饑餓素在腦海馬體區域的活動增強,這一區域與學習和記憶功能緊密相關。
科學家們發現動物血液中存在一種可以有效抑制食欲的因子,這對於維持體內能量平衡至關重要。
在心理層面,餓鼠效應顯著地改變了動物對食物的選擇和對新事物的興趣。
飢餓的老鼠會努力尋找食物來源,顯示出極高的動機和行為活躍性;而飽食之後的老鼠則對食物刺激反應遲鈍。
這一效應不僅限於對食物的反應,它也影響了對新環境或新物品的探索行為,使得動物在饑餓狀態下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和探索。
在行為調節方面,餓鼠效應對動物的學習能力有著顯著的提升作用。
動物在食物匱乏時展現出高效的資源利用能力,這不僅是一種生存策略,也反映了一種學習上的適應。
研究表明,在輕度饑餓的狀態下,動物的行為更具目的性和效率,這一現象在心理學和行為學中被廣泛討論。
餓鼠效應應用於育兒
把孩子養壞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讓他缺愛,另一種就是寵壞他。
這兩種方式都是無愛的表現,只是處於後者狀態的父母,會更難察覺自己的錯誤。
這時就很需要運用餓鼠效應去做調整,對於育兒實踐而言,餓鼠效應提供了一種思考模式:
在為孩子創造成長環境時,父母應避免過度溺愛和提供過多的物質條件。
相反,通過留給孩子適度的自主空間,讓他們經歷一定的困難,可以促進他們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際上,這不僅限於物理的食物供給,也包括情感支持和智力挑戰的平衡,讓孩子在「輕度饑餓」的狀態下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激勵。
這種效應強調了靠自己和自律的重要性,也是對現代社會中「躺平文化」的一種有力反駁。
當父母不再處處代勞和提供資源時,孩子會更有空間和動力去成長改變!
白櫻結語
適時地放手,才是真的愛孩子,否則你如此寵他,等他出社會時,社會可不會寵他。
訓練孩子有更強的能力,在一旁支持鼓勵他,而不是苛求他,才是父母該給的愛。
一面肯定他、誇他,一面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在錯誤中學習。
這點就連養狗都是如此,有位狗友跟我抱怨,她老公十分寵狗女兒,在玩藏食毯時,女兒找不到飼料,他竟翻開直接拿台她吃。
她總會阻止老公,要他別這麼做,應該讓女兒自己去找,這樣才有樂趣呀!也可達到嗅聞的效果。
只要指著那地方,孩子就會自己去探索了。
老公卻說怕她太累,從這例子就可看出過度寵愛的父母有時是誇張了。
像是飯都幫他們盛好,菜也夾好放到他面前,這也是沒必要的,有夾菜能力的孩子,自己就能做到。
當他只夾某樣菜時,你再從旁提醒就好。
白櫻還看過親戚把香蕉剝好,用衛生紙包著白色的香蕉肉拿給孩子吃。
看到的當下,我真的覺得很誇張,那時我還很小,直言直語地問他這樣不會太寵小孩了嗎?那親戚馬上變臉。
那時年紀小才會直言,若是現在,我自然不會說了,勿動他人因果,只是徒惹人厭而已。
但連我那麼小的孩子都看得出這樣不太對勁,她父母卻無感覺,剝個香蕉皮,真的需要代勞嗎?
這樣的小孩長大後,會不會很容易被廉價付出感動呢?
一個男人幫她剝了香蕉皮,她就覺得是愛了!因為爸爸就是這樣做的。
這是在害子而不是在寵子,寵是肯定他、支持他,用最正面的角度看他的行為,而不是替他做了,他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事才對!
如果你也忍不住會想寵孩子,不妨想想餓鼠效應,你就會自制了。
白櫻也有毛孩,我教她時,從來不會過度協助。
我會引導她,讓她自己完成,所以她一直很獨立,可以自己做的事,她從來不會賴皮要我幫忙。
比如我幫她設置了樓梯後,她每次都會開開心心地快速跑上去,而不是依然要我抱她上去。
她對媽媽沒有過度依賴心理,她也知道我很愛她,過得獨立又自在。
我不能陪她時,她的情緒也很穩定,還會自己找樂子,比如鑽棉被玩,很會過生活。
如果真的愛你的孩子,那就讓他過上微餓的生活吧!
延伸閱讀(請點選標題觀看):
想要永遠都能找到白櫻?請將本站加入最愛。這些年白櫻已寫了4000篇文章,若想看更多白櫻舊文,請按讚白櫻的「讀者」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想加入更多白櫻的粉專請留意本網頁畫面,向下拉即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