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圖片來自pixabay,僅為示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本關於心理諮商的好書,用童話般的故事情節,讓我們更明白有情緒困擾的人所處的困境,和周圍人的言語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白櫻節錄了書中佳句和你分享。
1.「不是發自內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你真心相信的東西,才能夠影響你,就像你想減肥,卻非常愛吃垃圾食物。
只是為了好身材才管住自己的嘴,而非打從心底認同健康食物很棒,自主選擇健康食物。
那這樣的瘦身計畫,就算成功了,也很有可能會復胖,畢竟你的內心深處仍然很認同並嚮往垃圾食物。
想要真正地變好,就要徹底認知到你想要的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改變,打從心底認同這樣的生活,才能持續長久地成長。
2.「理解你的童年即是理解自我的關鍵線索。」
很多思維層次不高的人,都會站在高處說最煩有人把自己的問題歸究於父母,這樣的說話方式真的很不好。
一來他的說法全無同理心,他並沒有經歷過別人的苦難,不知影響有多深,二來找出問題的根源,本就是解決問題之道,並非單純地怪罪父母。
白櫻也曾多次提醒,確實有很多心理問題都源自於父母,但怪他們是沒用的,他們也不會認錯,這只是我們打開心靈之謎的鑰匙而已。
找出問題根源,你會更能諒解自己的過激行為和反應,接納了自己,改變就開始了!
3.「任何時候,只要我們的感受得到真正的理解,我們就有機會進步。」
每個人都需要被接納和認同,但台灣社會的風氣就是貶低有負面情緒的人。
他們認為你應該要走出來、要堅強,為什麼要那麼糾結呢?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若他遇到了自己很介意的事,他也會很難放下。
比如說不怕蟑螂的人笑別人怕蟑螂,那只是因為他剛好不怕而已,看到了他很怕的老鼠,他也會嚇得大叫,他認為老鼠是該怕的,蟑螂不該。
這樣的人,人緣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多數人都是這樣站自己的角度看他人,賺到錢的人,覺得賺錢很容易,無法體諒他人賺不到錢的難受。
於是我們學會了不再傾吐心聲,因為不只不會被接納,還會被批評,加深負面情緒。
但若能遇到個安全基地,支持你、肯定你,承認你的情緒並陪伴你,一切都會好很多,於是最後大家會去找心理師。
接受過訓練的他們,更能扮演這樣的角色。
4.「情感智力能讓你在自我提昇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因為它將帶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係。」
人是群體動物,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
但有情緒障礙的人,不是把責任都丟給他人,強力索取,覺得他人有義務幫助自己,就是把心門關上,什麼都不肯說。
提昇情商,自然且適當地表達自己,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幫助你更好地面對困境。
5.「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嚴格。」
討厭自己是種嚴重的內耗,我們要學會接納完全的自己,哪怕有些表現不如你期待那麼好。
你值得最好的愛,而那份愛應該源於自己。
如果你不愛自己,別人只要說你不好,你或多或少會有些認同他。
6.「父母狀態包含了自出生起,我們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以及用來評估生活的標準,讓我們藉此判斷是非對錯。
這些觀點來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影響我們行為的人。
他們的言行塑造了我們的童年生活,也將無可避免地影響我們未來的人生。」
父母給你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長大後要自己學會判斷好壞,捨棄錯的,加強好的。
如果他們給的全都是錯的,那就全都丟掉。
小時候聽鄰居說他爸爸跟人家借了東西不還,他說這個東西很好用,要留著。
我聽了便覺得很奇怪,既然是借的,就是別人的,為什麼不還呢?只因為覺得不錯就留著?
那家的父母有很多的錯誤觀念,真是遺憾他的生命中沒有好的榜樣。
後來鄰居的為人還是很不錯的,他和我一樣喜歡閱讀,建立許多正確的三觀,學會明辨是非。
7.「我們絕非父母的翻版。
儘管父母對我們有極大的影響,但每個人的獨特性保證了我們不是父或母的複製品,而是獨立的個體。」
哪怕父母活得不好,也不會成為你的宿命,你得靠自己一點一點把他們給的負面影響剝除掉。
你是獨立個體,你可以活出和他們完全不同的樣子,不再犯他們犯過的錯。
8.「我們看見的自己,不總是我們喜愛的模樣。
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人,必須經歷行為和態度的變革,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並需要勇氣和決心。」
如果你不滿意現在的自己,那就改變吧!每天都可以是新的開始,只要你相信自己,就會產生變化。
行為和態度變了,人生就變了!改變談何容易,需要不懈地堅持,把人生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不要放棄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子,就跟自己說你是什麼樣的人。
覺得自己不夠自律,那就對自己說「你意志力很堅強!你可以做到所有你想做的事。」
你會發現很多事真的不一樣了,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那就要堅持做到!否則人生只會原地踏步,永不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