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想增加正能量,請將本站加入最愛,或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方便時常瀏覽。

(圖片來自Netflix 電視劇《都挺好》,僅為示意)

很多時候,人們會用語言來向你表達他們多麼關心或愛你,但不論他們如何喊著「我愛你」或「我在乎你」,你內心卻感受不到這份關心或愛。

感受不到的原因有可能是自己心中無愛,把關心都當成管束和指責,但也有可能是對方真的沒很愛你。

很多人都會做些令你不開心的事,卻說是為你好,便是很常見的例子。

這時學會理性判斷就很重要了,以免誤會了真心愛你的人,又錯把假關心當作是愛。

白櫻今天就要來和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幫助大家分辨出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是真正考慮到你的感受。

 

一個人真正考慮你感受的5種表現

1、對方是不是想搞清楚你的顧慮?

比如說有一件事,你希望低調處理,但對方卻覺得又沒關係、無所謂,這就是不尊重你的感受。

有人會在網友聚會時,未經詢問就將大家的臉都拍下發布網上,很多人不在意,但少數人可能就會不開心。

如果你因此表達了不滿,他覺得莫名其妙,我又沒錯,這實際上是一種對你感受的不尊重。

他並不想了解你顧慮些什麼,用自己的想法套在你的身上。

白櫻也曾參加網路上的狗聚,我在拍照時,都會避開毛孩爸媽,就是不希望有人因此而不快,這也是一種尊重。

2、對方會不會對你的問題做出回應? 還是置之不理?

如果你情緒很重地寫下了小作文表達自己時,對方是好好回應你,還是當沒看到?

對方是否回應你的訊息或關心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有的人可能會因為覺得「太麻煩」或「這又不是什麼大事」而選擇無視你的訊息或問題。

長期這樣,會讓人感覺被忽視,特別是對於焦慮型依附的人來說,這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

對焦慮型依附來說,對方不回應,但他們還是很需要親密感,便會自己靠上去,當這件事沒發生過。

但他的表達便這樣完全被忽略了,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視。

這也不能怪對方,若常發脾氣,又會自己沒原則地修復關係,他自然不想回應了,反正不理你,就會過去了。

有時這也是和焦慮型依附相處的好辦法,他們情緒來得太快,又過於放大小事,若只是他們誤會,事情也沒那麼嚴重。

你不回應他,不跟他吵,也是個好辦法,等他冷靜下來便過去了。

但若這事是對方有錯,焦慮型這樣輕易原諒,只會為自己種下苦果。

 

3、 對方是否認真考慮你的問題? 還是就此問題來貶低你,讓你覺得自己不如他人?

比如說敏感的人就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當他們提出一個困境時,對方會直接回一句你想太多。

對方往往會認為又沒什麼事,你為何要小題大作?這樣的反應,便是不尊重你的感受。

但我們是無法苛求別人的,如果只有一個人這樣對你,可能是他的問題,若大家都如此,便要檢討自己。

這是為了自己好,否則你走到哪都會不舒服的。

放在一般關係中,很多人在面對關係中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或轉移責任,而不是去認真思考對方為何會有這個問題。

比如說當你向丈夫表達婆婆對妳不客氣時,他卻堅持說媽媽人很好不是這個意思,這就是不關心。

他的媽媽自然對他好了,但若他尊重妳的感受,便會去詳細了解妳過著什麼樣的婆媳生活。

如果對方還指責你不懂事,不會孝順長輩,那更是不在乎的表現,什麼都不了解就先怪你,很不好。

無論他為你花再多錢,表現得再愛你,都掩蓋不了他並不在乎你感受的事實,和這樣的人生活,不會快樂的。

4、對方是否會想辦法安撫你? 還是急忙改正?

當矛盾或不滿出現時,對方的反應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點。

究竟他是選擇先聽你說,還是急於為自己辯解,這都能反映出他對你感受的重視程度。

無論他是否覺得自己有錯,看到你不開心時,他有沒有來安慰你?

在乎你的人,一定會先認錯,並向你表示他願改正錯誤,不再讓你難過。

但我們也要先檢討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否則就太任性了。

如果對方明明待你不好,當你不開心時,他還說你想太多、個性差,請離他遠一點,他根本不把你當一回事。

5、 對方的回應是理性分析還是會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問題?

一個真正在乎你的人,會願意花時間去理解你的感受,而不僅僅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當你感到不快樂或受傷時,他會站在你的立場去思考,而不是說一些「你應該怎麼怎麼做」的話。

這就牽涉到情商問題了,很多男性都會犯這個錯,遇到問題了,只會理性分析,而忽略了伴侶的感受。

伴侶需要的是接納和支持,並不是他的邏輯能力。

所以人們才會說在關係中不該講理,應該講情。

分析只會讓對方覺得他很冰冷,不管他人感受,也不懂得換位思考。

比如說你抱怨主管太機車,男友卻檢討起你哪裡不足,還貶低你一番。

其實他可能是好意,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被刁難,但表達方式就會讓人很心寒。

抱怨的人很多時候只是希望被接納和關心,並不需要他開檢討大會。

 

白櫻結語

真正的關心和愛,需要的是行動而非說說而已。

如果你發現身邊人經常以不尊重或不在乎的態度對你,那麼也許你需要重新考慮這段關係的價值

如果對方在關係中,不會踩到上述任何一點,你們應該相處得挺好的。

若他每一條都踩中了,這可能就是你不快樂的源頭,而非是因為你個性差等等。

對方通常都會把錯丟到你身上,你自己要懂得分辨是非對錯,不要讓不愛你的人來消耗你。

你會發現這每一點逃避型依附(迴避型依戀)都常犯,他們遇到關係問題時就會想逃避。

尤其是你有情緒時,他更會反應劇烈,大加指責你的不是,說很難聽的話。

這是因為他的個人心理困境,並非是不在乎你,但和他們相處就不會多愉快了。

所以要求少、情緒穩的人,才能成為他們的良伴,因為這類人不會提出問題來要他們解決。

反過來想,如果希望給伴侶親密的感受,就不要踩上述幾點,好好聽他說,不指責、不貶低,才是相處之道。

延伸閱讀:

(持續更新)依戀(依附)理論簡介及文章索引: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成因、判斷標準及相處方式

想獲得更多成長,請按讚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網上搜尋「白櫻」即可找到我。

贊助商連結
最後修改日期: 2023-10-22